最新章节

书友吧 1评论

第1章 前言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富有学养的老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他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抗战时期,他先是投笔从戎,执教于军校,后来辞去教职,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间,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有三十多种。如此庞大的著作群,构成了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世界,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尽管南怀瑾先生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常因不合乎标准的学术规范而每每引发争议,但却深入浅出、触类旁通、自成一家之言,而且文笔流畅,没有干涩古板的学究气,并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和独到的见地。早在六七十年代,他的著述就风靡台湾和海外,自90年代初中国大陆开始陆续出版其著作,几年间,仅《论语别裁》一书的销量就已突破百万册。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实力亦日渐雄厚。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文明古国之所以能重新焕发青春,在根本上与她那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文化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能历数朝甚至外来统治而不亡,乃是中国文化不亡所致。他说:“我们知道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国家不怕亡国,亡了国还有办法复国,如果文化亡了,则从此永不翻身;试看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亡了的民族而能翻身的史无前例。”寥寥数语已将文化对社会历史的影响及作用深刻点明。

儒、释、道三教合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三种诞生于同一个时代的思想,经过近两千年的融合,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对中国文化殿堂中的这三件瑰宝,南怀瑾先生曾有一生动的比喻:儒家当属粮食店,是每个人及社会每天都要用到的,并且一时也离不开;道家则是药店,当个人或社会出现问题时,当用道家的道论进行调治;而佛家则是百货商店,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什么都有,你可以进去拿上一二件,也可以走马观花般看上一番。

最近几年,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国学热,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忽略了佛、道两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儒释道三家都是人间的学问,并不等同于其他宗教信仰,儒学的普及与传播在过去更多的是通过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实行,而佛道思想则更多地渗透到文学、艺术乃至生命哲学的方方面面,可以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让人们更为清醒地认识人生,明了自性。佛教自从东汉年间传入中国,中外不计其数的大师经历了数百年的翻译经典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使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也雄辩地证明,中国固有文化有着博大的胸襟和超凡的包容力。

人们的生活好比是一座大山,每个人都在这山中。儒家强调的是有为,孔子就像是众生的啦啦队队长,站在人群中鼓动着大家向山上爬;道家注重的是道,是自然,老子像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他告诉众生,这山是怎样的,人们怎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而佛呢,注重的是人心,释迦牟尼直指人心,对那些处于困惑中的人们发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同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以宇宙观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观察社会,提出了“空”的思想。它的意义在于,将人们从单纯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中拉出来,摆脱一般的二元论、辩证法,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一切。能够做到这点的人,可使自心在纷乱中保持平静,让自我与周围一切合而为一,达到和谐。

爱因斯坦晚年曾经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在中国,佛家经典如《金刚经》《维摩经》《法华经》以及《六祖坛经》,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这些经典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启发。佛学指引我们修炼心灵,让我们洞察世事,心胸豁达,用平和的心和宇宙天地间的智慧来指导我们处世行事,在纷繁复杂充满困惑的人生旅途中,做到有所不为和有所作为。

在国学复兴的今天,南怀瑾先生通过一本本深入浅出的著作再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加以整合、贯通,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南怀瑾先生扮演着一个领路人的角色,使更多的人得以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领略千年中华文化的魅力。

大凡学者的论著观点,多有过人之处,可作参考指导,但见解非作真理解。纵然是学贯中外、纵横古今的南怀瑾先生,也不外如是。尽信人则无己,我们在理解和消化南怀瑾先生观点的同时,也需要有正知见,在“拿来主义”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大智慧。

上架时间:2016-06-24 10:14:07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