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改革之春

幸福村位于南岭山脉之阳明山北麓,距湘江最近处有四十多公里。全村二十六个村庄约占六平方公里的疆域。这里是标准的丘陵地带,从前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极不发达地区。人们世代耕耘在这片土地上,一年到头难图个温饱。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向着城市努力拼搏,挣得金钱,拿回去建设自己的家园,以致幸福村的面貌日新月异。永连公路的通车并傍幸福村通过,致这个村的人们的出行增添了极大的方便。

1993年,十八岁的贺向旸同村里的全在道、单虔芳等一班年轻人第一次去到广东的宝安、龙岗、东莞、惠州等沿海开放城市找工做,开始了从农民向工人的转变。由于从小就养成了边读书边参加农业劳动的习惯,所以对室内的手工劳动倍觉轻松。加之勤奋肯干,博得用人方的赞誉。劳动报酬也相对可观,一年可攒万多元的积蓄。

贺向旸的父亲贺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农民,他不论是传统的耕作技术还是现代的科学种植技术都非常在行。他很开明,对新事物敏感。常购买一些科学种植的书籍,如《水稻的良种培育技术》、《水稻育秧技术》、《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所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套。如今已适应在微信中、QQ上与农友们交流种植方法和培育技术。

贺向旸的母亲覃大娘被村里人称之为闲不住的农村妇女。她辛勤耐劳、俭朴善良。自儿子向旸出去打工后,覃大娘与贺淦两老口子种着四亩责任田,觉得既自由又轻松,心里是乐滋滋地充满了自信,因此也干劲十足。贺淦大伯时常对乡亲们说:“如今种田种地,一不交租,二不交税,国家还有种植补助,何乐而不为哉?”因此常倡导农友们精心培育,采取科学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辛勤的汗水换取得称心的回报,连年丰收致幸福村各家各户的粮食陈仓满载。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家家还屯积了一批余粮。有的农户已觉库容紧张。

幸福村的自然条件是:岸上田(高处田)怕旱不怕涝;坳里田由于有山上流下的溪水灌溉,旱涝能有收。好在老天爷仁心作合,改革后的这些年里皆风调雨顺。

村党支部书记全忠诚在一次全村党员与小组长会议上说:“像这样年年风调雨顺的年成是不可能的,在座的各位对于以往打抗旱大战的艰辛并不陌生。因此,咱们应该对岸上田的种植对象有所改革,建议发展种植一些耐干旱而又高收益的农作物或经济林,希望大家献良策,再将最佳的结果向群众宣传推广。”“第二个问题是公路的问题。如今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这买化肥、卖余粮的活不能叫一班老头子肩挑背扛去完成。请大家发表意见。”

会议讨论后,大家一致通过最佳结果:(1)种植结构改革。一致认为岸上田种植无核蜜橘为最适宜。无核蜜橘挂果快,培育工期短,收益早。(2)与会人员一致赞成修公路,会议决定将原村镇公路用水泥硬化;决定修通各个村庄接村镇公路的支线并加以硬化。(3)修路劳力按人口摊工和义务出工相结合的办法。(4)修路资金。按每人一百元集资,并鼓励个人为修路义务捐款。共产党员单宏达义务捐款五千元。贺淦也义务损款两千元。此外有很多村民捐三两百元、四五百元不等。这些无私精神的感召下,全体村民都积极交纳修路集资金。1995年冬季,幸福村修路大战打响了。

修路大战刚进入尾声,紧接着蜜橘栽植大战又开始了。镇党委、县林业部对幸福村的果树栽植大力支持,及时送来了蜜橘树苗,并派遣技术人员下乡进行栽植技术指导。根据科学的蜜橘栽植技术规定:每栽一棵无核蜜橘,自先要挖一个一米成方的八十厘米深的坑,在坑里填上嫩荆条、绿草类作凼肥,再辅以适量的化学氮肥,然后垒土覆盖。等垒的泥土下沉后固定了,再平土栽上树苗。

贺淦大伯夫妇俩对栽植蜜橘信心满满,干劲十足。覃大娘更是废寝忘餐,每日里挖植蜜橘的坑挖到月亮高挂时还舍不得回家。全村其他乡亲也不另外,人人起早贪黑,热火朝天地奋斗在蜜橘栽植大战中。这个冬天,在幸福村中没有寒冷。

1996年春节,贺向旸对父母说:“这几年广东的发展可以说是飞跃,那里的农村已看不到农村的迹象,到处是楼房林立、街道整齐、大马路宽敞。与城市没有什么区别。”接着向父母建议说,“我们家是不是把这座土砖房子改革一下,建一座红砖加钢筋混泥土结构的现代式样的楼房。”说着交给母亲一个有四万元存款的银行存折。

贺淦对儿子提出改建房屋的看法非常赞同,两老口早就有建房的酝酿。覃大娘担心建房的资金,这几年积攒下还不足一万元钱。今见儿子交给她四万元钱,心中乐开了花,连忙说:“如今马路已修好了,我们可以即时准备建材,下半年动工建房。”

1997年10月初,贺淦将他原来的土砖房拔掉,在原地下基,并增加了四十个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至12月中旬,一座漂亮的红砖加钢筋混泥土结构的两层新房顺利竣工,这是幸福村第一座现代式样的楼房。

其他村民并不甘落后,皆步贺淦大伯后尘,加紧准备建材造新房。此后的数年间,幸福村的新房如雨后春笋般地一座一座地拔壁而起。

1999年春节,贺向旸与单宏达的女儿单虔芳结婚。这可乐得个覃大娘心花怒放,逢人便夸儿媳俊秀贤慧。大娘的生产干劲也更足了,利用春节期间的农闲季节,积极参加村里举办的“黑人西瓜栽培技术培训班”,学习黑人西瓜栽培技术,打算把自己的三亩多蜜橘园里全种上黑人西瓜。

2001年6月,贺向旸与单虔芳俩的结晶贺生澍诞生了。虔芳休产假在家。她在全村各处转溜观看,发现第六小组所辖的坳田中,有一爿约十多亩的连片田,地域平坦,洞口较窄,溪水围绕那爿田流过。她仔细察看,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若利用这爿田开辟一个水库,在水库里养鱼,在水库周围种些树木以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垂钓,岂不美哉!再在村里的非耕地区栽些观赏花木,并开一个餐饮店。这样,一个“农家乐会馆”不就成立了吗!

单虔芳的想法是美好的,她也深知要将想法变为现实还有很多困难。她慢慢揣摩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这爿田已承包给农户,而且是上等好田,承包户是舍不得把它转让给他人的。她想求老支书全忠诚帮忙说服那几家承包农友,是否成功她没有把握。既然决定干这件事,就必须向各个方面努力。其次她估计公婆可能思想有抵触,必须耐心地去做工作。再就是她相信她父母一定会支持她的。

单虔芳把自己的想法跟老支书说起。全忠诚高兴地说:“你们年轻人回家乡创业,这蛮好!我们这穷乡僻壤,正需要你们这班年轻人来改变她的面貌。”“我会帮你这个忙,我将慢慢地跟他们(承包农民)做工作。”老支书的一番话使单虔芳心里乐滋滋地连声道谢,更增加了她创建“农家乐会馆”的信心。她立即电话告诉在广东的丈夫。回电说“爸妈同意吗?”“我会说服他俩老人家的。再见!”小单挂了电话。

皓月当空,群星灿烂。一家人在门前的晒谷坪上乘凉。婆婆抱着心爱的小孙子生澍,公公靠在木靠椅上。单虔芳趁机向公婆说出心里的想法:“爸,妈!我想回家乡创业。”婆婆一听,立即发问:“在我们这种地方,你打算回家干哪一行?”

“二老请别性急,让我先把我的想法说完。”单虔芳诚恳地说,“我有意转到第六组那爿水田,利用那里的自然条件,筑一个水库,再在水库里养鱼。我想养鱼也是有利可图的。也可以让别人在水库里垂钓,钓的鱼按略低于市价收费。垂钓的人既获得鲜鱼,又享受到钓鱼的乐处。其次是想在我们这晒谷坪上搭个简易餐厅,办个餐饮店。开始时可由妈您老人家操刀,等游客多了,再请厨师。游客再多了,可以从村里雇两人帮忙。二老认为儿媳的想法怎么样?”

“第六组那么好的水田会转让给你?”贺淦认为此事难以实现地问。

“老支书答应替我向承包农友做工作。”单虔芳一边回答一边从婆婆手中接过儿子生澍。

“搞餐饮。煮茶打饭是最辛苦的活。放着轻松的工作不干,回家做什么养鱼,开什么餐饮店。我看你是想糊涂了!”婆婆持反对意见。

“在外地像我干这脑力劳动的打工者必竟不多,绝大多数打工者的活并不轻松,而是蛮辛苦的。况且这打工并不是铁饭碗。”单虔芳跟婆婆解释,“我知道回乡创业是一定要苦点、累点。但是,若所有人都恋在城市中,家乡的面貌就永远都不会改变。”小单继续说,“广东的一些乡村变化快,现在跟城市一样,这些都是当地人努力干出来的。难道我们看到家乡永远落后下去?”

公婆虽然认为儿媳的话合情合理,但总是不表明态度支持儿媳回家创业。

单虔芳的假期要结束了,她心想回家创业的事也不能操之过急,决定仍去工厂上班。起程前再次求老支书做承包农友的工作。

晚上,小单对婆婆说:“妈,明天我就要去工厂上班了,只能把生澍交给你二位老人家哺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停了一会,小单接着说,“我准备了两罐奶粉,用完了再买同样牌子的。”

覃大娘看到儿媳眼圈都红了,她非常清楚此时儿媳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啊!信口说道:“你可不可以延长两个月去上班?”

“妈!厂里是有制度的,超假要除名的。如非不去他那厂打工。这就是所谓‘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小单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心情,眼泪簌簌地往下掉。

当晚,覃大娘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反复地思考:“如果儿媳真能在家乡创业的话,这小孙子就可以主要由她来哺乳了,我二老也可以抽身干我们的活儿;再者,观虔芳的本意是舍不得与襁褓里的儿子分开的,看起来这轻松的工作是身轻心不轻啊!”

第二天一早,单虔芳别了公婆和三个月的儿子,去赶从镇里到市里的头次班车。

2003年,幸福村的农民们种植的蜜橘已进入挂果旺盛期,家家都要收摘数千斤,有的大户要摘万多斤橘子。贺淦家也要收八九千斤橘子。这么多的橘子加上邻村农民种的橘子,靠镇里一个集市怎么也无法流通完的。市委对幸福村的橘农非常关心,为解决他们燃眉之急,一面在市电台给幸福村的橘农做广告;一面动员各超市和水果市场的商贩到幸福村采购新鲜蜜橘。

广告一打出,四方的水果商贾都云集到幸福村采购无核蜜橘。有些上班族也于假日开着小车向幸福村跑。他们一方面想买点新鲜蜜橘;另一方面也想欣赏欣赏果园风光,尝尝采摘水果的乐趣。晌午,他们还要求到村民家弄中饭吃。覃大娘看在眼里,认为儿媳的想法很对,她以十分赞扬的口气对老伴说:“年轻人的眼光的确看得远!”

收了西瓜紧接着摘橘子,把一个覃大娘忙得不可开交。她将两岁的孙子揹在背上,俩老口整日忙碌在橘园里。

蜜橘采摘大战既忙碌又紧张,哪个橘农都巴不得早点把自己的橘子销通完,好把钞票放到自己的金库里。第六组的几户农民由于抓时间抢收蜜橘,错过了晚稻的治虫最佳喷药期。结果,晚稻禾茎的下段稻飞虱猖獗,以致稻穗不能灌浆,收割后全是瘪谷。因此大多数农民都认为一双手捉不到两条鱼,决定将那爿水田转给单虔芳。

2004年春节,全忠诚支书邀集第六组的几户农民与单虔芳签订了承包田转让合同。合同规定转让期为三十年,单虔芳按每亩四百元一年的转让金支付给承包农户。国家给予的种植补贴款归承包农户所有。

新年开泰,春耕战鼓擂响。单虔芳辞去了文职工作,着手开辟水库。她雇了两台挖掘机,首先清除水田表面的浮泥,再用田底硬土筑堤,将堤坝层层劣实。施工月余,水库竣工。又在水库的一侧挖了一条渠,把围绕的溪水引向下游。之后又从园林场买了八株四米高的“四季青”,移植到水库的两侧,既点缀了水库的风景,又为来水库的钓客们准备了遮荫伞。

4月底开始引水入库,并从市水产公司购来鱼苗和引进养鱼技术。

水库筑好了,鱼苗也下水了。接着,单虔芳便着手建设餐饮店,她雇人在自己家门前搭起一个木架子的用杉树皮盖的餐厅,可以容纳八桌人就餐。一切基础建设完工,她决定到瓜果飘香鱼儿肥的时候,“农家乐会馆”正式开张。

版权:创世中文网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