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何明明长得矮墩墩胖实实的。高中毕业回乡后,他从来没干过重体力活儿。他家里不愁分不到口粮,自然是他父亲在当时属于高收入人群的缘故。该缴农业社的钱快速地缴去,粮食自然归入他家的袋囊或小缸。他的父亲心里暗暗地盘算着,等到何明明回乡时间超过两年后,就找大队——后来的村——支书和公社——后来的镇——书记,力争推荐明明上大学。丁华明跟何明明是同一届高中毕业生,而陈天祥却比他们晚两届,但比他俩来人世间仅仅晚几个月而已。就在丁华明和何明明回乡近两年之际,也就是何明明的父亲从徐州归来准备拜见大队支书和公社书记的时候,时局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停止了十年的高校招生制度,从当年起即恢复过来。几乎所有的适年青年都可以报考大学,再拜求支书和书记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与价值了。这真令何明明的父亲喜出望外:因为他的儿子天生不是干农活的料,他对他儿子的学习成绩充满了自信:尽管那时的高中生并没有具备高中生所该有的知识和见识。

千军万马拥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后世的人们只有穿越时光的隧道才能欣赏到这人间的奇观。初试淘汰掉了大量的报考者,复试再次刷掉了一大批考生,体检后又有一些人落选,最后,丁华明,何明明,应届生陈天祥,共三人,都收到了一封入学通知书,稳稳地进入了高等学校。丁华明进入了一所本科师范院校,何明明、陈天祥进入了师范专科学校。这几乎没有引起后二人的美中不足之感:因为虽然少读一年,未来工资矮一级,但毕竟提前一年工作,拿工资。如果时运好,赶上在丁华明之前涨一级工资,那便是事不宜迟的最佳印证。可生活没有设想的那么好。丁华明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了县中工作,而早一年毕业的何明明和陈天祥被分到了乡镇中学。——讨老婆的条件并没有丁华明的优势。这时候,何明明与陈天祥,似乎才真正感到了本科与大专的区别,甚至后悔自己没有复读一年,考上本科再赴校就读。可生活也不是设想的那么坏,何明明和陈天祥都较为顺利地讨到了老婆,并且迅速开始进修本科课程,——后来,他们也都通过了本科学业的考试,取得了与丁华明同等的学历。再后来,为了加强重点中学的师资力量,县中从各乡镇抽调骨干教师,何明明和陈天祥也都先后踏进了县中的大门,成了名副其实的县中人。就这样,被花子庄的部分村民称为“三秀才”的丁华明、何明明、陈天祥,在县中——一所首批被列为JS省重点中学的学校,——打拼了数十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们先后都成了退休老人。退休后,他们戏称自己为“无业老游民”,还自嘲说“增加了社会治安的难度和压力”。

咸酸苦辣甜,他们自认为都经受过;赤橙黄绿青蓝紫,他们都见识过。现在他们聚在一起,有时微信聊聊天,发送一些较为低俗的娱乐性的帖子或一些谈健康养生方面的帖子。他们再也不像当初那样憧憬未来了,或者说,他们所憧憬的未来,多半都是关于儿子辈孙子辈的未来,而他们的零零散散絮絮叨叨的回忆,才是他们自己的。当然,如果是不适宜对方倾听的话题,他们有时也彼此避开,免得增添对方的不愉快,从而也增添自己的不舒适。

丁华明经常会想起自己贫苦的童年。他依稀记得他有好几年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大概是他六岁或七岁的春节前夕,他母亲对他说:“乖乖,今年就不给你做新衣裳了吧,你有那件红棉袄,还不算旧,可以穿着过年呢!”他听后一点不曾表示不满,因为他还远远没有达到讲究穿新衣服,要在别人特别是异性面前显示较好形象的年龄。到第二年的春节前夕,母亲在谈到生活艰难没钱缴生产队的时候,他不知哪里来的灵感,主动对母亲说:“妈妈,没得事,反正过年不要给我做新衣裳,——我还有那件红棉袄呢!”又过了一年,同样是到了过年前夕,父亲母亲在为生计而愁眉苦脸的时候,他便又主动对父母亲说:“没事,反正过年不要给我做新衣裳,我还有那件红棉袄呢!”母亲听后一把拉近他,把他搂紧怀里:“好的,好的,懂事的乖乖,将来有钱了,过年一定给你做新衣裳,一下子做两套!”但这时的母亲忽然流泪了,一颗泪水滴落在他小小的手背上。不过,当时的他,还远远没有达到读懂泪水的年龄呢。

他父亲没有流泪,只是动了动嘴唇,似乎想说点什么的,但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版权:起点中文网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