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优良品质——奠定生命的基石

优良品质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奠定生命的基石,是人的价值理性的内核。一位大哲学家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优秀并非真正的优秀,哪怕是两个顶尖的优秀行为也顶不上优秀的习惯。优秀的行为是孤立的、暂时的,缺乏后继性,真正的优秀是品格优秀。唯有品质优良,才会有优秀的行为、优秀的习惯。

拥有一颗谦让之心

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20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每天早晨,这些饥饿的孩子都蜂拥而上,围住装面包的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等他们拿到了面包,顾不上向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跑开了。

只有格琳琴,这位衣着寒酸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争抢,也没有与其他人吵闹。她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步之外,等其他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篮子里剩下的面包。她从来不会忘记亲吻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激,然后才捧着面包高高兴兴地跑回家。

有一天,别的孩子走了之后,羞怯的小格琳琴得到一块比以往更小的面包。但她依然不忘亲吻面包师,并向他表达真诚的谢意。

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发现里面竟然藏着几枚崭新发亮的银币。

妈妈惊奇地叫道:“格琳琴,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面包师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掉进去的,赶快去,把钱亲自交给好心的面包师!”

当小姑娘把银币送回去的时候,面包师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特意把它们放进去的。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他幸福。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宁静、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上帝的奖赏。”

身为父母要知道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效仿的第一榜样。有一句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榜样的影响力。要想让孩子拥有一颗谦让之心,父母必须先要有谦让之德,诚实之德。正如故事中伟大的妈妈。

具体到做,父母们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第一方面: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身教重于言教”,与其跟孩子说一百遍做人要“谦让”,不如给孩子做一遍。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可供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孩子拥有谦让的品德。

第二方面:做生活的有心人。

父母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为孩子创设愉悦的、讲诚信的氛围,以此感染孩子的情绪,净化孩子的心灵。

作为孩子要懂得

谦让是一种美德,诚实是一种品性。当你具备这两者时,你会因为拥有谦让的美德而伟大;因为拥有诚实的品性而博大,人生也会因此而愈发光芒四射。

信守你的诺言

墨西哥总统福克斯以为人诚实守信而受到国人的尊重,他做人的原则就是两个字:诚实。正是这样的人格品质,使他从一个普通的推销员最后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

一次,福克斯受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政坛历来充满欺诈,在你从政的经历中有没有撒过谎?”

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出来,因为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们总是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撒过谎。

福克斯并不气恼,他对大学生说:“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也许我很难证明自己是个诚实的人,但是你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诚实,它永远都在我们的周围。我想讲一个故事,也许你们过后就忘了,但是这个故事对我却很有意义。”

有位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他的儿子对拆亭子这件事很感兴趣,于是对父亲说:“爸爸,我想看看你们怎么拆掉这座亭子,等我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拆好吗?”

父亲答应了。

可是,等孩子走后,工人们很快就把亭子拆掉了。

孩子放假回来后,发现旧亭子已经不见了。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

父亲惊异地看着孩子。孩子继续说:“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等我回来再拆。”父亲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兑现自己的诺言。”

这位父亲重新召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将孩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福克斯说,我认识这位父亲,他并不富有,但是他却在孩子面前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学生们听后问到:“请问这位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希望认识他。”福克斯说:“他已经过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还活着。”

“那么,他的孩子在哪里?他应该是一位守信的人。”

福克斯平静地说:“他的孩子现在就站在这里,就是我,墨西哥总统福克斯。”

福克斯接着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愿意像父亲对我一样对待这个国家,对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台下掌声雷动。

身为父母要知道

对孩子许下了诺言,就不要自毁承诺,哪怕你有再堂而皇之的理由。因为,你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故事中的父亲,甘愿不惜耗费时间、耗费金钱将拆掉的亭子重建,目的不过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兑现自己的诺言。这在拜金主义者眼里近似荒唐的、不可理喻的行为,恰恰为孩子植入了信守诺言的种子。

实体的物质有价可以衡量,孩子的内在品质却无价可估。孰轻孰重,身为父母者理应知道。

作为孩子要懂得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人永远受人尊敬。倘若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几个信守诺言的朋友,那你就拥有了一笔无形、无价的财富。我们自己,同样要信守诺言,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

好名声让你受益无穷

有一年夏天,拉姆的父亲叫他去买些铁丝和修栅栏用的木材。当时拉姆16岁,特别喜欢驾驶自家那辆“追猎”牌小货车。但是这一次他的情绪可不怎么高,因为父亲要他去一家商店赊货。

16岁是满怀傲气的年龄,一个年轻人想要得到的是尊重而不是怜悯。当时是1976年,美国人的生活中仍到处笼罩着种族主义的阴影。拉姆曾亲眼目睹过自己的朋友在向店老板赊账时屈辱地低头站着,而商店的老板则趾高气扬地盘问他是否有偿还能力。拉姆知道,像他这样的黑人青年一走进商店,售货员就会像看贼一样地盯着他。拉姆的父亲是个非常本分的人,从来没有欠账不还的情况,但谁知道别人会不会相信他们?

拉姆来到戴维斯百货商店,只见老板巴克·戴维斯站在收银机后面,正在与一位中年人谈话。老板是位高个子男人,看上去饱经风霜。拉姆走向五金柜台时,慌张地对老板点了点头。拉姆花了很长时间选好了所需要的商品,然后有点胆怯地拿到收银机前。他小心地对老板说:“对不起,戴维斯先生,这次我们得赊账。”

那个先前和戴维斯谈话的中年人向拉姆投来轻蔑的一瞥,脸上立刻露出鄙视的神色。然而戴维斯先生的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他很随和地说:“行,没问题。你父亲是一位讲信用的人。”说着,他又转向中年人,手指着拉姆介绍道:“这是詹姆斯·威廉斯的儿子。”

身为父母要知道

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任何人都希望别人给他一个好名声。”其实,好名声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由自身塑造的。通过一系列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举止,赢得他人的好感,社会的认同,好名声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留心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身为父母之人,更应如此,以获得一个好的名声。因为好的名声不仅能让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好名声的重要性。

作为孩子要懂得

一个人的好名声,主要来自他做人的品格。品格就是力量,就是影响力。品格可以赢得人心,创造财富。优秀的品格是无价的财富,超过了金钱和显赫的地位。

如果一个人臭名昭著,即便他身份显赫,也不会让人心生敬意;即便他权重朝野,也无法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只有有好名声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即便他一贫如洗。

为自己做一个自信罐

有个叫西格的女人,自从接连生了三个孩子之后,整天烦躁不安。4岁的孩子整日顽皮吵闹,19个月大的孩子整夜哭叫,还有一个小婴儿需要不断喂奶……

那段日子,西格的精神简直快要崩溃了。长期的睡眠不足,使她无法以正常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世界,也无法正常地看待自己。她甚至怀疑自己天生就“低能”——连几个孩子都照看不好,以后还能做什么呢?

这时候,一个叫海伦的朋友,从另外一个城市托人给她带来了一份礼物。她打开一看,是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陶瓷容器,上面贴着一个标签,标签上写着:“西格的自信罐,需要时启用”。

她打开罐子,发现里面装着几十个用浅蓝色纸条卷成的小纸筒,每个小纸筒上都写着海伦送给西格的一句话。西格迫不及待地一个个打开,只见上面分别写着:

上帝微笑着送给我一件宝贵的礼物,她的名字叫“西格”;

我珍惜你的友谊;

我欣赏你的执著,还有你的热情;

我希望住在离你的厨房100英尺远的地方;

你很好客,而且贤惠能干;

你有宽广的胸怀和金色美丽的长发;

你是我最愿意陪伴着一起在超级市场转上一整天的那个人;

你做什么事都那么仔细,那么任劳任怨;

我真的相信你能做好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我给你提两点建议:第一,当你完成一件自己想干的事情,或者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的时候,就写一张小纸条放在这个罐子里;第二,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者有点心灰意冷的时候,就从这个小罐里拿出几张纸条看一看……

读到这里,西格被深深地打动了。因为她真切地感觉到,她正被别人爱着,被别人关心着。困难只是暂时的,自己仍然还是一个很棒的人。

从那以后,西格把这个“自信罐”摆在最醒目的地方,只要遇到压力和困难,就会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摸一摸。

15年以后,西格已经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家幼儿园,因为西格的自信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信,每个来到这里的孩子都有一个西格赠送的“自信罐”。

身为父母要知道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心理素质。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一个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常常表现胆怯、遇事畏缩不前、害怕困难、不敢尝试,那么孩子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及运动能力等都会发展缓慢;相反,一个孩子具有自信心,胆子大,什么事都敢尝试,积极参与,各方面发展就会加快。

孩子未来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父母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将来成为充满自信、有坚强毅力和足够勇气的人,昂首阔步走向社会,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

作为孩子要懂得

自信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要由你个人来把握和证实。因此,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自我激励。要有勇气面对别人的讥讽和嘲笑。在你遇到难题时,要鼓起勇气来面对,你可以这样激励自我:“造物主生我,就赋予了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凡事都能做到。”这样,你就可以增强自己内在的信心、激发自己内在的力量,从而成功地达到你的目的。当然,这种激励只是一种临时的办法,要想长期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自信,那就需要不断地激励自己,直到形成习惯。

信誉是无形的财富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成为股东,这符合摩根先生没有现金但却能获益的设想。

不久,有一位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家里发生了火灾。按照规定,如果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惶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誉比金钱更重要。于是,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东的股份。然后他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这件事过后,伊特纳保险公司成了信誉的代表。

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户很快蜂拥而至。原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

这一点使它比许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许多年之后,摩根的公司已成为华尔街的主宰。而当年的摩根先生正是美国亿万富翁摩根家族的创始人。

身为父母要知道

一个人守信用,说话算数,就会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形象,别人就会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从而放心地与其交往。这样他就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支持和帮助,使自己在各个方面进展顺利。

摩根的成功就得益于他守信誉。守信誉是一条自然法则,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不可违背一样,守信誉的定律也是不能违背的。谁要贪图一时的私利而违背诚信,失掉信誉,那么谁最终将收获失败的果实。

正因为信誉对人的一生是如此重要,因此,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只单纯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也要让孩子养成守信誉的良好习惯。父母可以通过自己守信的言行树立起在孩子心目中的好形象,这是很重要的。

作为孩子要懂得

守信誉,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根本,亦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从古到今,人都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信誉,人们之间的交往就很难延续下去。一个人只有做到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协调好自己同他人之间的关系。

诚实最能打动人心

一个周六的晚上,小姑娘詹妮像往常一样去替妈妈领工钱。她在马厩里遇到农场主安德鲁。显然他正处于气头上,当詹妮向他要钱时,他马上将一张钞票递给了她。

詹妮走出马厩,到了路上,她看到安德鲁给了她两张钞票,而不是一张。她该不该要这笔钱呢?詹妮一边往家走,一边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当她经过家门前那座小桥时,她的耳边响起了妈妈说过的话:“你想要人家怎样对你,你就得怎样对人家。”詹妮猛地转过身径直跑回了安德鲁的店门口。那个粗鲁的老人惊讶地问:“你这回又有什么事呢?”

“先生,您给我的钞票不是一张,而是两张。”詹妮一边颤抖,一边回答。“什么?的确是两张。难道你刚刚发现吗?为何不早点把它送回来?”詹妮脸红了,她低下头,没有回答。老人看到一颗颗泪珠顺着孩子的脸颊滚落下来,他从口袋里取出1美元递给了詹妮。

“不,谢谢您,先生。”詹妮抽泣着说,“先生,如果您曾经连寻常的生活用品都买不起,您就能知道,要时刻做到对待别人就像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一样,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困难。”

此时,这个一向自私的老人也深受感动,并为自己的所为感到羞愧。詹妮如释重负地回到了她那简陋的家中。在她的一生中,她从没有忘记过她是如何抵制住那次诱惑的。

身为父母要知道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可见他对诚实的认可。诚实是培养健康人生的基础,大而言之,不诚实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小而言之,不诚实也足以使孩子的人格毁灭。

诚实的品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父母认为,面对今天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就意味着让孩子有什么说什么,对人对事开诚布公,有意见当面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结果势必使孩子得罪人、吃亏。父母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孩子在儿童期,特别是幼年阶段,其成长的主要养料就是真、善、美。

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和孩子本人以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作为孩子家长,我们更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以后再严要求。要知道,改造一个坏习惯比塑造一个好习惯要难得多。

作为孩子要懂得

诚实是一种能够打动心灵的品质,诚实的美德即便是从小孩子的身上表现出来,也会在周围的人中产生积极的影响。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诱惑,但只要坚持住诚实这条原则,就一定可以战胜诱惑,拒绝做它的俘虏。

正直的品格让心灵尊贵

1829年,年方20岁的门德尔松开始了他第一次的旅行演出生涯。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各个文化名城。

当门德尔松到英国演出时,维多利亚女王热诚地邀请他进宫演奏。门德尔松刚刚演奏完《伊塔尔兹》一曲,维多利亚女王便不禁连声称赞这支曲子写得好,并说:“单凭你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曲子,就可以证明你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音乐天才!”参加招待会的其他人更是赞不绝口。听到这赞扬声,门德尔松不但没有高兴,脸反而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急忙说道:“不,不,不,这支钢琴曲不是我写的。”女王说:“你太自谦了,只有你这样的天才,才能谱出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但是,门德尔松却认真地向女王和在场的人们解释道:“这支曲子真的不是我写的,而是我妹妹芬妮亚的作品。”

原来,门德尔松出生在德国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那时像歌佳这样的名人是他家的常客。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和妹妹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妹妹芬妮亚天资聪慧,因而也成了一个相当出色的作曲家。只是由于门德尔松的家庭不赞成用女人的名字发表作品,所以妹妹才用了门德尔松的名字。

正直的门德尔松公布了这支曲子的真正作者,这种品质使他赢得了维多利亚女王以及在场的每个人的尊重。

身为父母要知道

正直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美德之一,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和赞誉。一个人有了正直的品德,便不会谋私、贪利、偷奸耍滑;对人就不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阳奉阴违;处事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抨击邪恶……总之,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做人,如同故事中的门德尔松。

俗话说得好,任何优良品质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孩子正直的品质,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培养孩子正直的品格。

首先,父母要重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其次,父母要从自己做起,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正直的人。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再次,引导孩子多接触一些可以培养道德情操方面的优秀文艺作品,让孩子明白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导孩子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

作为孩子要懂得

正直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它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变得尊贵,品格变得高尚。一个正直的人,他一定可以实现更高的理想。你要牢记,再完善的谎言,再无漏洞的欺骗也许会暂时让人拥有耀眼的光环,但光环一旦撤去,他必将暗淡无光。只有为人正直,你才能收获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

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阿贝尔·加缪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父亲就在战场上牺牲了,只剩下母亲与他相依为命,生活特别艰难。但是,小加缪到了上学年龄以后,妈妈还是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了学校。懂事的小加缪很快就发现,因为自己上学增加了学费和其他一些花销,妈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有一天半夜里,加缪忽然被一阵咳嗽声惊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妈妈还没有睡,她正借着微弱的灯光缝补衣服。小加缪再也忍不住了:“……妈妈,我想出去找点活儿干,减轻家里的负担。”

妈妈的眼睛湿润了。“好孩子,你现在太小了,需要的是好好学习。”妈妈抚摸着加缪的头轻轻说。但是,无论妈妈怎么努力,他们家的生活还是越来越困难。在小加缪的一再央求下,妈妈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前提是不能耽误学习。从那以后,小加缪一边读书,一边劳动。一开始,他找到了一份扫大街的工作。后来,小加缪又到一个饭馆里去洗碗。

小加缪用稚嫩的双肩替妈妈分担着压力,他认为这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身为父母要知道

责任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责任让一个人更加成熟。“及早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在美国素有“领导人教父”之称的丹尼斯·韦特利博士如此告诫天下父母。

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你必须让他(她)从小就有责任感,在个人发展空间和个人责任之间达到平衡。身为父母,不妨让孩子多承担一些他们可以承担的责任。

作为孩子要懂得

责任感的缺失,只会让你遇事退缩不前,凡事推诿己过,只会让你在前行的道路上无所作为,这是品性当中的致命弱点。相反,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往往能承受苦难的磨炼,最终让生命光芒四射。

良知的力量最显伟大

一个骑兵上尉受命带领部队外出寻找粮草。当他们找到一家简陋的小房并敲开门时,一位白胡子老人出现了。

“带我到能为我的部队找到粮食的田地里去。”这个军官说道。

“是,长官。”老人回答说。

老人前头带路领着他们顺着山谷向上爬。行进了约一个小时之后,出现了一块大麦田。

“这下可解决问题了。”军官说道。

老人说:“先别动手,稍等一会儿也不迟。”

他们又出发了,又找到另一块大麦田。士兵们跳下马来,开始收割庄稼,并捆成束放在马背上。

“朋友,”这个军官说,“你为什么把我们带这么远?我们第一次所看到的麦田长得和这块田一样好。”

“确实一样好,”这位老人说,“但那块田不是我的!”

身为父母要知道

良知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后天形成的,唯人类所独有。我们的良知来自于父母的教育,同样,身为父母,也有责任培养孩子的良知。

培养孩子的良知要从小抓起,因为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事实上在随后的很多年里,你都要不断地培养孩子的良知,有时还要与一定的控制相结合才会有效。如果你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让孩子经历一些特定的情感体验,那么你就一定能把这一教育过程变得更自觉、更具倾向性。

第一种方法:赞扬。

要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可以得到表扬,特别是在他们最初几次做出一种良好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给予赞扬。

第二种方法:同情。

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第三种方法:内疚。

让孩子经历内疚的感觉,这对他是非观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要掌握分寸。让孩子过分的内疚只会导致他羞愧,如果你只是反反复复地批评他的行为,他会觉得自己闯了祸,不可原谅,从而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这将有害无益。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并且知道该怎样去弥补自己的过失。

可以用以上这几种方法帮孩子培养是非观,树立良知。一定要牢记,培养孩子的良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续性地进行。

作为孩子要懂得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份良知,它是约束我们发生错误行为的道德力量。一个人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情,必然会受到内心的惩罚。唯一不同的是,有人通过外在行动,让惩罚得以舒展;而有的人,将惩罚压抑在内心,时刻承受着良知的折磨。

养成细心的习惯

满脸的胡须挡住了哈特曼教授的面孔,使他看上去像一位很凶、很难接近的老师。

学期第一个专题报告发下来,只有10分的作业,竟被老师扣去了2分,小约翰心里一阵沮丧。突然,他紧盯住手中的作业,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老师刚刚宣布下课,小约翰已经冲到他的面前。还没来得及开口,老师却说:“我的课已经结束,有问题请与我的助手预约,明天上午我会在办公室里一对一回答你的问题。”

哈特曼教授办公室的门半开着,还未看到老师的面孔,已经听到教授说:“请进来。”小约翰匆忙地推开门,哈特曼看了看墙上的钟表说:“你迟到了两分钟。”

“对不起,第一次来,刚才走到另一个方向去了。”教授不耐烦地摇了摇头:“难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吗?我只在乎我们已经约定的时间。好,你今天的问题是什么?”小约翰拿出考卷,平放在老师的桌上,说:“对不起,我把Hartman写成了Hartmen,把a写成e,今后我会注意。可是,这个作业总共才只有10分,因为一个字母就被你扣去了2分。”

“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没有。”

“如果是这样,请让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回答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哈特曼教授在书桌上一笔一画用大写字体写下了HARTMAN,用手指在上面敲了敲:“这是一个人的姓名,写错了,就好像一只狗被称呼为猫。你认为这样的问题不严重?”

“我保证不会再发生此类错误,对不起。”

“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成绩我不会更改!我有我教课的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将一只狗叫成了猫,而我还说他是正确的,那恐怕就是最大的错误了。”

这是20年前的一段经历。在这漫长的20年中,小约翰忘记了许多旧事,但这件事却永远记得。或许正是哈特曼教授关于“一只狗叫成了猫”的训斥,使他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犯了许多错误。

身为父母要知道

粗心大意是许多孩子爱犯的毛病,而它的危害性又是不言而喻的。从长远来说,会影响到事业的成功;就小处而言,生活中会丢三落四,学习上会错误百出。

细心也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心理素质,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的。认真观察孩子的表现,然后制订详细的措施和计划。

首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这是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必由之路。

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必由之路。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不断地在大脑皮质施加信号,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成自然。

其次,提高孩子做事的兴趣,是培养孩子心细的一剂良药。

再次,排除干扰。

如果孩子在专心做事时,受到过多的干扰,就会心性烦乱,情绪不稳,极易涣散注意力,很难做到全神贯注。为了让孩子能够专注地做事,家长理应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

总之,培养孩子的细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讲究方法的同时,还要做到持之以恒。

作为孩子要懂得

做一个细心的人,关键在于赋予自己责任感,切实用心。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敢负责任,良苦用心,就可能成就一篇杰作,如果毫不在乎,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要能够负起责任,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有可能激发我们全部的智慧,调动我们无穷的潜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细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责任心。

自律是一种美德

儿子6岁时,父亲带他去牧师家做客。吃早餐时,儿子弄洒了一点牛奶。依照父亲定的规矩,洒了牛奶是要受罚的,只能吃面包。可是儿子很喜欢喝牛奶,而且主人还特地为他准备了精美的小点心。最后,儿子的脸红了一下,看了看主人端上来的第二杯牛奶,还是没有喝。

牧师热情地再三劝他喝牛奶,可儿子还是不肯喝。他低着头说:“我洒了牛奶,就不能喝了。”

后来,牧师看见了坐在餐桌上正在吃早餐的父亲,以为是儿子害怕父亲说他才不敢吃,于是就找了一个借口让父亲离开了餐厅。

接着,主人又拿出更多好吃的点心对小男孩说:“吃吧,你爸爸现在不在这里,他不会知道的。”但小男孩还是不吃,并一再说:“就算爸爸不知道,可是上帝知道,我不能为了一杯牛奶而撒谎。”主人觉得十分震惊,把父亲叫进客厅说了这事。父亲解释说:“不,他并不是因为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从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不喝。”后来,父亲来到儿子面前对他说:“你对自己的惩罚已经够了。我们马上要出去散步,你把牛奶和点心吃了,不要辜负了大家的心意,就当是上帝对你的奖赏吧。”儿子听见父亲这样说了,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

身为父母要知道

自律,即“自己约束自己”。从大的方面说,它是一个群体的思想品质的体现;从小的方面来说,它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

自律是一个人克制自己的情绪而让自己行动的能力。自律的最高境界便是,当你做出了一个决定时,你一定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自律是众多自我能力发展工具中的一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为父母,一定要知道,自律绝不是天生形成的。自律形成于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在于父母平常对他的训练程度。你训练孩子的时间越多,孩子的自律能力就越强。反之,你训练孩子的时间越少,孩子的自律能力就越弱。

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会自律呢?

首先要让孩子明辨是非,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不能被事物表象所迷惑,从而控制自己的私念和欲望。

其次,要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自律行为跟顽强的意志力是分不开的,没有顽强意志力的支撑,自律只是一纸空文。也许你有了自律的意识,但行为表现出的却与自律所要求的不相称。这时,就需要顽强的意志力作助推剂,将内心的意识变为行动。

再次,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古以来,律己的人都是注重小节的,他们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如果小的陋习任其发展,不加以控制,那么它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最后,要让孩子时常反思。只有反省自己的过失,才会不断积累经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作为孩子要懂得

自律是一种美德,不管你做什么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成就大事。自律是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而并不是为了做给他人看,因此有没有人在旁边监督你并不重要。

美国西点军校著名教官约翰中将曾说过:“一个人想要征服世界,首先要战胜自己。”想要战胜自己,首先就要自律。“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人的人格和智慧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完美。

译者:罗烈文编译
上架时间:2021-04-09 17:07:51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