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一切从“心”开始

自卑

——直面贫困、相貌平平、没有特长的遗憾

任何一名大学生都是通过激烈、残酷的高考“竞赛”而进入了大学校园,这说明他们曾经是中学时代的“精英”和“佼佼者”,按说他们都应该对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才对,但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最近几年来,因为对高等教育状况的关注,我对多个城市的多所高校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任何一所高校中,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曾有过自卑感,有5.6%的大学生沉陷自卑而不能自拔。

为什么在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中,会有如此众多的莘莘学子陷入自卑的泥潭之中呢?

首先,我国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的差别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各地方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的家庭里,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因素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基础原因。

其次,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处在青年中期阶段,心理、生理都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心理问题比其他群体更复杂、多变,更具有独特性。

另外,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判断能力及行为决策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但很不稳定,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进而产生自卑心理。我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造成大学生自卑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第一,因家庭条件差而自卑

在高校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因此,这也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个班级中,一个宿舍中,有城市来的学生,也有农村来的学生;有富商子弟,也有贫穷家庭出来的孩子……当他们聚集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时候,不同的生活条件立即产生出了鲜明的对比,但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坦然、理智地接受这一现状,尤其是一些来自于农村或贫穷家庭的孩子,在与他人接触、比较的过程中,一种自卑心理就悄然产生了。

例如,一位刚刚升入大学的女生就曾悄悄地对家人哭诉:

在宿舍里,我每天都抬不起头来。我们宿舍6个人,其他5个人都是城市里来的,就我一个来自农村。她们每天都变着花样穿各种各样漂亮的衣服,但我只有两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衣服;她们每天都在讨论吃什么好吃的,但为了省钱,我只能吃最简单的饭菜;有时她们聊的新潮话题、流行事物我一点也听不懂……

我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她们,甚至是低她们一等!我好苦恼,突然觉得上大学没有了意义!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家庭条件差而自卑的大学生。其实,不仅是农村学生或贫困家庭的学生,即便是普通家庭的学生,在盲目的攀比中,也会陷入无尽的自卑之中。例如,看到别人买了新款的手机、相机、电脑,而自己连多余的零花钱也没有,于是便觉得自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没有面子……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第二,因相貌、身材而自卑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相貌、身材等因素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的。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易懂,但有一部分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却偏偏想不明白这个问题,甚至还常常因为相貌或身材而自卑。

在北方一所高校走访的过程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名男同学:

因为是南方人,他的身材有些矮小,而且嗓音也有些尖细,所以,他特别不喜欢自己。班级组织活动,他从不踊跃报名参加;路上遇到了老师、同学,他也从不主动打招呼……总之,就好像在故意躲着同学们。

有一次,他的班主任在找他谈心时问:“你为什么做什么事都不积极、不主动呢?”

没想到他竟然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之所以不愿跟同学们接触,是因为怕大家笑我个子矮、声音细,没有男子汉气概。”

不得不说,这个男孩实在是太傻了!别人根本没有嘲笑他、看轻他的意思,是他自己看轻了自己,从而才会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

第三,因能力欠缺或没有特长而自卑

大学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一位同学曾这样说:“大学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尤其是刚刚升入大一的那一年,你会忽然发现,没准你身边某个不起眼的家伙可能就有翘起地球的能耐。”

与中学相比,在高校里,学生的朝夕相处,课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经常会举办音体舞美、琴棋书画方面的活动和竞赛,而且如果在竞赛中取得名次,还可以成为综合测评成绩加分的法码。那些有特长、有专长的同学们在不同的场合尽情地表现自己。他们既能赢得周围人的掌声和喝彩,又能赢得好成绩。

但是,对于高校中的大部分同学来说,由于小学到中学的应试教育模式,除了学习,他们几乎是一无所长。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他们的中学期间,学习之余,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动,音体舞美灵气与他们无缘。所以,那些缺乏特长的同学在集体活动中只能是默默无闻,很多同学在这时常常会产生一种被冷落、自尊心受伤的感觉,因此,自卑感也就油然而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自卑是一种失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对人的健康和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危害。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中成长和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潜力无限、前途不可估量,他们的才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没有发挥出来而已,他们是社会未来的主力,是国家未来不可或缺的人才。但是,一旦他们产生了自卑心态,这种心态就会迅速蔓延,进而使得他怀疑自己的能力、看轻自己,甚至从此消沉下去……在这种消极心态的影响下,别说成为未来的人才,能否找到工作还是个未知的问题!

在和一些大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我经常这样对他们说:“自卑和自信往往在于你的一念之差,但其结果却常常有着天壤之别。如果自信,你的未来有无数个成功的可能;如果自卑,你的未来只有一个可能——失败!所以,即使现在的状况真的很糟糕,你也要拿出足够的自信来应对!”

那具体来讲,大学生该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让自己时刻都保持着强劲的自信呢?

根据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不同原因,我总结了以下这样几个方法。

方法一:时刻向自己传达这样一种观念——我现在并不富有,但我的儿子将来会有一个好的经济基础

因为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所以在任何一所高校内,都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从富裕家庭走出来的同学,必然也有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同学;有的同学衣食无忧,而有的同学甚至还在为学费发愁……

说不羡慕别人“养尊处优”的生活,那是自欺欺人的假话。但大学生,尤其是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该如何理智看待这一现状呢?

一名获得“全国优秀创业大学生”称号的学生是这样分享他的经验的:

我是从农村,不,确切来说是从山区走出来的孩子,我的家乡很贫穷,但正是因为切切实实品尝过“穷”与“苦”,所以才激发了我更加努力的欲望。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现在我穷,但终有一天,我会让自己变得富有!”

在学校里,看到那些来自城市的同学穿着讲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我只是羡慕,并不自卑,因为我坚信,迟早有一天,我会让自己变得富有起来。

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处处寻找挣钱的机会,我给饭店洗过盘子,给商场发过传单,也做过业务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摸索中,我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我自己做起了生意。

现在,我不但富裕了,还帮助了一些像我一样的贫困大学生也变富裕了。所以,再看到那些花钱便向父母要的“富二代”,我一定不会羡慕了,因为我知道,我现在比他们更富有,因为我具有了靠自己双手赚钱的能力。

看,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但他却用自己的行为和自信,向我们证明了:他是富有的,他的精神、他的财富,比任何人都富有!

我不知道那些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看了上述的事例会有何感想,但我只想告诉这些学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把你安排到了一个贫困的家庭、一个贫困的家乡,必然会在你身上加入一些常人所不具备的优势!这种优势或者是吃苦能力,或者是强韧的耐力,或者是出众的商业头脑……而这些珍贵的能力,就有可能会成就你的一生!

所以,你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出身或家境而自卑!当然,如果自卑也算是“七情六欲”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情”或“欲”的话,那当它来临时,请你一定要坚信这样一句话:现在你并不富有,但如果你自信,如果你努力,未来你的孩子就会有一个富有的家庭。

方法二:别总盯着自己的缺点看,多看看自己身上的优点

莘莘学子们,你们是不是时常因为这些原因而自卑呢?

我长得又矮又胖,简直糟糕极了!

我既不高大,又不威猛,属于那种被人遗忘的“小可怜”!

我的腿太粗……

我的眼睛太小……

其实,再完美的人都能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在高校走访的过程中,我就遇到过这样一名女生:她长得又高又瘦又漂亮,在全国的模特大奖赛上都拿过名次,但她却沮丧地对我说:“我的锁骨不够突出,不够迷人。”

总是在意自己身上的不足,这也许就是人性的一个缺点——不满足吧!

但莘莘学子们,你们知道吗?你如何看待自己,往往决定着你是自卑的,还是自信的。或者说,在很多时候,你看待自己的角度常常决定着你的心态。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在沙漠中,两个人同时看到了自己身边只剩下半杯的水,但态度却截然不同。

第一个人说:“糟了,只剩半杯水了!”结果,他唱完这半杯水后沮丧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爬起来。

第二个人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呢!”结果,因为这半杯水,他成功地走出了沙漠。

的确,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心态也会完全不同!心态不同,你的人生也就会有很多可能性:如果自信,如果积极,你很容易成功;如果自卑,等待你的只有失败。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换个角度看自己。例如,你一直对自己的“大象腿”耿耿于怀,因为它确实很粗,为此你在与男生交往时都没有自信了。

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这样想呢:

“我的腿很粗,但我的个子很高,所以,我依然很出众!”

“我的腿很粗,但我的笑容很甜,所以,我仍然很有亲和力!”

……

这种自信、积极的思维,不但能让你时刻保持好心情,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自信的气质。你不用漂亮,也不用帅气,只要拥有这种气质,走到哪里,你都是最耀眼的!

所以,要想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先要转换一个看自己的角度——别盯着缺点看,多发掘一下自己的优点。

方法三:让自己时刻保持自信的绝招——用行动去实践“勤能补拙”

大学中多才多艺者很多,但终归来讲,没有才艺者仍然占大多数。在欣赏别人的才艺、为别人鼓掌时,没有才艺者心里会有失落感吗?

当然会有!而且在这个时候,大多数没有才艺的同学心中都会升腾起或多或少的自卑感。但充满智慧的莘莘学子们,如果你也属于那种没有才艺的类型,请不要为此而感到害羞或担心。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换句话说,他们之所以会自卑,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身上的某一方面会有所改进。”

是的,对于正处于人生美好年华里的大学生来讲,偶尔的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会因自卑而一蹶不振,不懂得用更积极的方法走出自卑。

我们只是没有特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是处,而且特长是可以培养的,即便此时你已错过了很多学习特长的最佳时机。

相信大家都读过这些名人成功的案例:

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有口吃的毛病,但最后却成了一位优秀的演说家;

歌德失恋了,但后来却写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名著;

凯伦海勒天生又盲又聋又哑,但她却写出了很多美丽的篇章;

……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无一不在向我们传递同样一个信息:这些曾经的普通人清楚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没有允许自卑感肆意蔓延,而是在努力补偿,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勤能补拙”这个真理,所以,他们成功了。

其实,在高校走访的过程中,我也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在他们之中,也不乏曾经自卑者。其中有一个大学生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我是通过一本杂志认识他的,说实话,一开始我不知道他是男是女,只知道他的文笔很不错,在文学界已经小有名气。我一直在心里猜想,他一定是那种传说中的有才气、又很优雅浪漫的男生。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文字把音乐描摹得那么浪漫和优美。

但当我通过学生会找到他时,我确实大吃了一惊,因为面前这个男生与我所想象的简直是天壤之别。他既不会弹吉它,也不会打鼓或吹萨克斯,他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是五音不全的男生。于是,我很惊讶地问他:“既然不会乐器,你是如何把音乐写得那么出神入化,如何把它写得那么美的呢?”

至今,我仍然记得那名男生那种坦然而又略带欣喜的表情,我仍然记得他那朴实的回答:“正是因为不会乐器,所以才要努力用文字把它描写得出神入化呀!这也算是我被现实‘逼’出来的一技之长吧!”

这是一位聪明的男生,同时也是一个勤奋的男生!曾经的他也因不会乐器、没有特长而自卑过,但聪明的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塑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特长——用文字去描绘音乐、描绘一切。

在佩服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说,这个男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自卑并不可怕,偶尔的自卑感还会成为你获得成功的推动力。

所以,莘莘学子们,用最理智的方法去对待你的自卑吧!只要你相信“勤能补拙”,它就会成为你弥补不足的动力!

抑郁

——试着打开心里的“结”

在大学生心理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抑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杀手”,它使得一些大学生整日沉浸在悲观的情绪中,轻者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对凡事缺乏兴趣;重者整日悲观绝望,常感到度日如年,甚至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事实上,在大学校园中,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多数常感到精神抑郁或者已经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而事实也证明,“抑郁”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之一。

因此,“抑郁”就像是“恶性肿瘤”,思想一旦被它侵蚀,如果不重视,它就会快速地发展壮大,直到完全侵占人们的大脑,让人们眼前“失去光明”,让人们内心“布满阴霾”。

那么,产生抑郁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具体来讲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个人因素——敏感、胆小、看问题消极

有的大学生性格敏感、胆小、又比较自卑,看问题很消极,而且对什么事情都过分担心,这样的大学生最容易抑郁。具体表现是整日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心里面想的总是一些伤心的事、后悔的事和失败的事,从来不去看人生当中的积极因素。例如——

在大学校园的实际走访中,一位大一新生小周告诉我:“我高考只考上了这个二类大本,自从到了这里,我就没有一天开心过。我本来是有希望上一类的,只差三分,就耽误了我一生。唉!我好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再努力一些……”

其实,过分地在意以往的事,是改变不了事实的,倒不如把握好现在,才能让自己的将来“不后悔”!

有些大学生,不仅会忧虑过去的事,还会忧虑未来的事,我找不到对象怎么办?我将来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无论是为过去烦恼,还是为未来担忧,都是没有意义的事。只有把握现在,才是正确的事。

第二,人生经历因素——曾经历过巨大的悲痛

许多大学生曾经历过巨大的悲痛,比如亲人去世、失恋、本人或者亲人得了重大疾病等痛苦,或者是曾经历过巨大灾难的降临,因此精神承受不了重大的打击,而表现得意志消沉并对生活丧失信心。

中国、英国和美国的科研人员曾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一些汶川地震幸存者在震后数天里便出现大脑区域功能失常现象。

研究人员利用新型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在震后13~25天内对44名身体健康的地震受灾群众进行了大脑扫描,结果发现大脑中控制情绪、记忆等功能的额叶边缘系统及纹状体区域的活动增强,同时这些区域中不同脑结构间的连接性却减弱。

研究人员最后总结说:“这说明一些大灾难幸存者虽然短期内看起来很健康,但实际上却暗藏着发生精神疾病的风险,且一些幸存者的大脑相关区域很可能会出现结构上的变化。过去的研究曾显示,高度精神压力不仅会导致大脑出现功能变化,而且还可能发生脑结构改变,症状严重者在医学上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在汶川地震幸存者中,约有高达20%的人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将严重影响他们今后的社会生活,部分人甚至因此自杀。”

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在遭遇一些巨大悲痛后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状况,无论是家人的去世还是恋人的离去,或是巨大的灾难,等等。

第三,社会环境因素——人际交往、工作压力、家庭矛盾

据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大学生患抑郁症,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1)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大学生入校初始,因为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再加上自己本身心理承受能力差,且由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常常会因为与同学、宿友相处不好而产生抑郁情绪。

(2)因感情失败

大学生因感情失败、失恋等因素诱发抑郁症的情况也很常见。有的大学生失恋后一直沉浸于郁郁寡欢的情绪中,无法及时排解,导致心理失衡,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3)学业压力

还有一些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没有合理利用时间,事后又面临考试成绩差的事实,而后会出现深深的痛悔情绪。久而久之,也会给自己的精神造成巨大的压力。

(4)就业压力

对于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更多人则是面临就业的压力,如今大学生供大于求的事实,让他们的内心始终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

(5)家庭环境的影响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还有一些大学生从小身处恶劣的家庭环境,这里指的不是物质层面的恶劣,而是精神层面的恶劣。比如:家里的冲突严重,家庭成员之间态度冷漠、互不关心,父母对子女缺少必要的关爱,父母总是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子女等,这些都会给子女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

(6)遗传因素

还有这样一些大学生,如果其父母或者长辈中曾有抑郁症患者,那就更要格外注意,因为抑郁症是可以遗传的,如果自己的父母常年抑郁寡欢,那子女中得抑郁症的概率比其他人更大。

我们了解了抑郁产生的几个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能够不被抑郁困扰呢?我们又该如何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呢?

现在,我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方法一:打开心里的“结”

(1)安心过好现在,不要担忧将来的命运

对于将来能否顺利找到工作,大学生们不用过分担心,只需把现在的每一天过好,自然会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其实,从大学生找工作的现实状况中来看,找到工作并不难,但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些难。至于原因,多是因为大学生找工作的心态不对,总想一步到位。其实任何工作都是从基础做起、从底层做起,随着你的实际经验的增多,你的工作能力才能逐渐提升,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2)多结交朋友,与朋友互相倾诉

大学生要多结交朋友,多与性格各异的人沟通,这有助于有效、直接地打开封闭的内心。与人交流多了,你的心境自然而然就会开阔起来,抑郁也会不药而愈。

方法二:换个角度看问题

心态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也不假。那么怎样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你能换个角度看问题,也就是多往积极的方面去想。

以这个故事为例:

一位老大妈有两个儿子,老大是开染坊的;老二是经营雨伞作坊的。每当阴雨天的时候,老大妈就忧郁地说:“这样的天气,老大怎么染布晾布呢?”

老伴却笑着说:“老二的雨伞一定卖得不错。”

每当晴天的时候,老大妈又忧郁地说:“这样的天气,老二的雨伞一定没人买了。”

老伴却笑着说:“老大一定在忙着染布晾布呢,老二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老大妈总是看事物消极的一面,而对积极的一面“视而不见”,假若她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像老大爷那样总看事物积极的一面,她就能始终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也很明确:当我们面临一些重大变故和突发事件时,也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不妨把这当作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困难时刻,不要丧失信心,并且告诉自己“否极泰来”的道理。当你勇敢地走过了人生的低谷,必能迎来人生的高峰。

方法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且按照可行方案立即去执行

一个大学生之所以会沉浸在抑郁当中,与他们缺少必要的自信心及他们的失败体验和痛苦经历多有关系。

而树立远大的目标,朝着理想不断迈进,就可以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这是把痛苦转化为动力,让自己迅速摆脱掉抑郁的好方法。

小A失恋了,他痛苦了几天后,便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分析,他认为自己之所以会失恋,是因为自己的学识和能力都不够出色,于是小A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成为一个出色的医学博士,并为自己制订了可行的方案。小A全身心地投入到自我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很快就摆脱了失恋的痛苦和抑郁,而凭着他的努力和坚持,他最终如愿以偿。

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其为过去已发生的不幸痛苦和抑郁,不如为将来的幸福去奋进和拼搏。

方法四:放松自己的身心

(1)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抑郁的大学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总是愁眉苦脸,喜欢独来独往。这时候,想要摆脱抑郁的情绪,一定要改变这个习惯,要走出封闭的空间,走出宿舍门,到外面去走走。最好去一些绿色植物茂盛、空气清新的地方,这样可以缓解自己的消沉情绪。

可以选择一个人不太多的郊外公园,呼吸一下散发着植物气息的新鲜空气;感受一下穿透树林、晃在你的脸上的太阳的光辉;看看树林中自由飞翔的小鸟;看看水中欢快的小鱼;听听潺潺的流水声,等等。也可以准备一个吊床分别系在两棵粗大的树上,躺上去自由自在地摇动,会有一种在云里飘的感觉,这会让你的身心全部放松下来,也能让你的心灵享受到安宁和安慰。

(2)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为自己找一点感兴趣的事来做。因为抑郁的大学生总是很茫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这时候,就给自己找一些兴趣爱好吧!比如说你可以出门摄影、可以练习绘画、可以看一场电影、可以写一些诗歌、也可以听一场音乐会等,只要能让你从兴趣中得到快乐,你就可以去尝试着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你就会逐渐将注意力从迷茫中转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有一个大学生曾经被抑郁困绕,后来他学习了弹奏古筝,他发现自己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快乐。每当他兴致勃勃地弹奏古筝时,他感觉如高山流水般的音乐让他的心情变得大好,所有的烦恼通通“不翼而飞”。

这位大学生因为弹古筝,让自己的心情变好,所有忧郁“一扫而光”。因此,当自己感到茫然时,不妨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吧!

方法五:适当运动并且保持良好的睡眠

(1)增加锻炼和运动的时间

大学生最好可以做一些户外的运动,比如爬山、跑步、与同学打一场篮球或者是羽毛球,这不仅能锻炼体魄,还对调节心情非常有帮助,能够大大地缓解抑郁情绪。

(2)保持良好的睡眠

睡眠质量不好也是抑郁的一个表现,所以建议大学生睡觉的时候不要想其他事情,建议平时睡前喝一杯牛奶,牛奶有助于睡眠;避免12点以后入睡,最好能在晚上10点左右就上床休息。如果你总是睡不好觉,周末时,不妨安排一天让自己好好地睡一觉,以补充睡眠的缺乏。

最后要告诉大家,平时要避免用消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告诉自己天下没有什么事过不去,没有什么事解决不了,风雨过后必定是彩虹。让我们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焦虑

——缓解考试、求职及人际交往时产生的不安

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中,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知从何时开始,芝麻大点的事情,也能搅得自己坐卧不宁。焦虑,这种过分的担忧和不安,已经成为一些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病”。

那么,引发大学生焦虑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据调查,大学生们或是因为即将到来的考试而忧心忡忡,或是为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而焦虑;或是因为怕自己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烦闷,总之,焦虑让本该快乐的大学生们寝食难安,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那么,什么是焦虑?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焦虑呢?它和焦虑症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要表现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可是一旦令他们焦虑的源头消失,或焦虑的事情已经发生,这种焦虑感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我们只要想办法排遣焦虑,避免焦虑的产生,就可以让自己远离焦虑的困扰。

但是,如果一个人在焦虑源消失后,焦虑感仍然存在,或者常感到毫无缘由的焦虑,那就是一种心理疾病——焦虑症了。

因此,大学生们要避免让自己陷入焦虑的情绪中,用一些方法开导自己的内心,不为小事而焦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

现在,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大学生主要的焦虑源有哪些。

第一,因考试产生的焦虑

在大学校园中,最易让大学生焦虑的事情莫过于考试了。“小考小闹心,大考大闹心,不考不闹心。”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一些大学生对考试所持有的不良心态和焦虑表现。因考试焦虑,又叫考前综合症,一些大学生从上小学开始就会在考试之前出现失眠、心慌、过分担忧,甚至食不知味等焦虑的现象,既使到了大学也不能避免。

大一的学生小黄说:“考试之前一个星期,我突然感到心烦意乱,对这次考试担心不已,那几天我每天都在害怕和焦虑中度过。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好,我一上考场,脑子就发蒙,就连原来复习过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急得我浑身出汗,勉强交了试卷,结果可想而知,考试成绩特别不理想。”

小黄的焦虑就是因为对考试过分担心而引起的。考试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心理负担太重,担心考试失败引起的。

第二,因就业产生的焦虑

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有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风光时刻,然而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和自主择业机制的形成,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再是“物以稀为贵的珍宝”,而是普通的“大白菜”,再加上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远远大于岗位需求的社会现实,大学生近年来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因此,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焦虑、抑郁的情绪,这也是正常的。

轻度的焦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产生紧迫感,从而更努力地寻找就业机会。可是一旦焦虑过度,上升到“焦虑症”,就应该及时给予关注和心理干预,以免病情加重,导致过度失望带来的郁闷和焦虑,产生过激行为。

小张:“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只要有招聘会,我都尽量赶去参加,简历投出去几十份了,可目前一个预约面试的电话都没来。开始时还有些耐心,可最近一段时间,饭吃不下,觉睡不好,心里空落落的,坐立不安,满脑子都是赶快找个工作单位。”

像小张这样的同学,因为求职屡屡受挫,而感到内心烦闷,就是明显的就业焦虑。在现实中,有的同学递了简历后,一天要反复查看邮箱好几次,有的同学手机24小时不敢关机,时不时掏出来看看有无未接电话;还有的同学会产生幻听的现象,他们多数都是整天愁眉苦脸,甚至神情恍惚。由此看出,求职在大学生的潜意识里早已形成巨大的压力,大四学生都有一种‘逼迫’自己尽快找到工作的急切心情,而在投出简历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信心往往被一点点销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觉得自己“太无能了”!因承受不住日日积累的心理压力而患上‘焦虑症’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第三,因社会交往产生的焦虑

在大学中,不少同学对社会交往感到焦虑。比如说:许多大学生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不愿意当众发言,不愿意在别人注目下做事,等等。在情绪上的表现是:紧张、不安、担心甚至害怕,有的同学在正常社交中会出现心跳加快、出汗、脸红、发抖、呼吸困难、可能还会伴有回避行为。

产生社会交往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学生的性格特征比较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另外,大学生在幼年时,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也会影响其良好社交能力的形成。还有,纷争的家庭环境也是导致大学生社交焦虑感产生的重要因素。那些小时候在家里总是受到批评、得不到关爱的大学生,长大了不容易信任他人,最易产生社交障碍。

其实,引发焦虑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是对大学生的影响却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心理素质好的大学生,很少会产生焦虑感,也不会对自己的心灵造成过大的伤害;而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大学生,即使面对很普通的事情,也会引发他的焦虑感。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对待事务的承受能力,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节。

现在,就以社交焦虑为例,测试一下同学们的社交承受能力。

社交焦虑测试

A.从不 B.很少 C.有时如此 D.经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我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

2.在他人面前我会脸红、难受。

3.聚会及一些社交活动让我害怕。

4.我常回避和我不认识的人进行交谈。

5.害怕别人议论我。

6.我回避任何以自己为中心的事情。

7.我害怕当众讲话。

8.我不能在别人注目下做事。

9.看见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地发抖,心慌。

10.梦境中曾出现过和别人交谈时出丑的窘样。

记分标准:

选A记0分、选B记1分,选C记2分、选D记3分、选E记4分

得分评价:

第一档(0~9分)正常

第二档(10~24分)轻度(调节)

第三档(25~35分)中度(辅导)

第四档(36~40分)严重(治疗)

从这个测试中,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否属于正常的范畴,如果你的分值属于第一档的范围内,证明你的社会交往能力完全正常;如果你的分值在第二档的范围内,证明你只有轻微的社交焦虑,需要进行一些自我调节;如果你的分值属于第三档的范围内,说明你有中度的社交焦虑,处在社交恐惧症的边缘。除了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外,也要主动地去浏览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或者咨询心理医生;如果测试结果显示你属于第四档,这类同学也不要感到紧张,你可以咨询心理医生,并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和心理干预,减轻自己的焦虑感。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产生焦虑的原因,那么,怎样才能帮助自己缓解焦虑呢?为此,我为大家总结了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对于考试的焦虑——做个行动派,立即行动起来

为什么成堆的学习任务如大山般压顶而来,许多大学生自己的内心也为此万分焦虑,但就偏偏缺乏做事的动力呢?

原因是他们有做事拖沓的习惯,也就是尽管内心焦虑不安,但他们的习惯还是把考前复习放在最后的一个星期,甚至是几天内进行。要想改变这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行动起来。

加拿大渥太华卡顿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蒂姆·彼齐尔博士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

他找了100名自认为有拖沓习惯的公司职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任务期限前的最后一周进行了跟踪调查。在他们没开始“作业”之前,这些人说他们有焦虑感和内疚感。

不过,当他们开始着手做工作后,他们便表现出了更多的积极情绪,他们不再悲叹时光流逝,所有的焦虑感也就全部消失了。

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要想解决考试焦虑,最佳办法就是做个行动派,让自己立刻行动起来。

树上有五只鸟,有三只想要飞起来,树上还有几只鸟?

正确答案是还有五只。因为“想要”飞起来不等于真正地飞起来。

因此,你必须让自己立即行动起来,才会真正地缓解焦虑。

我建议大学生们平时就要多去图书馆,多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把握专业课程的重点和基础点,这样,由于自己平时的努力,考试又准备得很充分,考试时就不会再产生焦虑了。

另外,据研究,“焦虑”产生于“不确定”的状态,大学生害怕考试是因为他们害怕考试考不好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因此,假若他们能把这些“不确定”的影响想得一清二楚,让自己看到考不好的“最坏结果”,他们反而会因心里有底而使“焦虑”感降低。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都会为了避免最坏结果的出现,而让自己真正地行动起来,而不再是只在内心焦虑不安了。

比如:如果你现在很快就要面临一次普通考试,那就对自己说,我从现在开始认真复习,就算考不好也没有关系,最坏的结果就是进行补考,我只要能在补考时争取一次过关就好。这样一想,就会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再加上你开始了复习,焦虑感就会快速地减轻。又比如:这是一次重要的毕业考试,关系到自己能否顺利毕业,想清楚结果后,对自己说:我必须要立刻行动起来,避免自己将来面对考试失败的打击。你可能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复习中,而不会再有时间去“空悲切”了。

方法二:对于找工作的焦虑——“让自己先有事做”

当一个大四的学生在为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而感到焦虑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先找到一个工作积累自己的经验。如此一来,他可以马上摆脱掉没有工作的烦恼,因为他已从靠父母养活自己,转为靠自己自食其力地生存下去,对他而言,是非常可喜的进步。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要计较工作的好坏,先让自己有一个工作,有助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是不是选择了一份工作,就要干一辈子呢?当然不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着,等到自己拥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就可以看准时机,跳向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他可以选择继续在自己现有的行业里发展,因为他对现有的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继续发展下去会越来越好;他也可以选择去自己向往的行业发展,当然,这得需要一定的机遇。刚开始找工作时,最好是“骑着马找马”,这样可以避免让自己再次陷入找不到工作的焦虑中。

大学生的工作真的那么难找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要一个大学生不怕吃苦,不过分计较薪资待遇,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找到一份让自己基本满足生存需求的工作更是不难。要知道,工资少、待遇低、行业不被人看好,这些都是暂时的,我们可以在工作之余,去参加一些技能培训,争取在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后,最终让自己拥有理想的工作岗位。

另外,建议那些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先不要为找工作而焦虑,因为对你们来说,在校内学好自己的专业更加重要。你们不妨在学校中多学一些技能,鼓励自己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这样在毕业时,才能凭着自己的优秀专业成绩和大学中培养的技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我最不建议的做法是: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干脆放弃工作,待在家里,靠父母养活自己,堂而皇之地过起了寄生虫的生活,这样的结果会让你的内心更加焦虑、甚至导致自己精神颓废。

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你可以尝试自己做老板,自己开网店;你也可以参加一些有助于找到工作的技能培训班,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方法三:对于社交焦虑的建议——相信自己能行!并且坚定信心

(1)自我鼓励法——与人交往没有什么大不了

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需要自信,自信其实是一种心态。不要过分地顾及别人,也不要过分地去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要以无所谓的平常心态去对待任何挫折。

当一个大学生有了自信心,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心应手。因此,你在内心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相信自己与对方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相信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比对方差。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正常地与人交流。只有自信了,才会有勇气去与人交往,才可以很好地克服自卑和害羞。

(2)微笑化解法——经常对同学微笑

经常保持微笑,也会加强你的自信。据研究表明,笑容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因此有人把笑容比作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在笑容中,微笑最自然大方,最真诚友善。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微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表现心境良好。面露平和欢愉的微笑,说明心情愉快,充实,乐观向上,善待人生,这样的人才会产生吸引别人的魅力。2、表现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表明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人交往,使人产生信任感,容易被别人真正地接受。3、表现真诚友善。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实意,而非虚情假意,使人在与其交往中自然放松,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

(3)“迎难而上”法——怕什么,就多练什么

如果你害怕参加聚会,那就让自己多参加几次聚会;如果你害怕与陌生人说话,那就多向陌生人问几次路;如果你一与异性说话就脸红,那就多与异性同学打招呼。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做这些事本不应该让我们产生害怕的心理,之所以会不安是因为我们平时做得少,多做几次,这种恐惧感就会自然消失。

有一位大三的同学来信说她最害怕当众演讲,但她强迫自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几次演讲比赛,她从一开始上台双腿发抖,话不成句,到后来在台上侃侃而谈,神情镇定,她感到开心无比。最后,她如释重负地说:“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我终于战胜了演讲恐惧症。”

除了以上三种最常见的使大学生产生焦虑的源头之外,他们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焦虑,比如天气不好,足球赛取消了,手机不见了,与朋友发生矛盾了,甚至是一件新衣服被弄脏了,等等。其实,大学生们要明确一点,焦虑对事情本身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我们的心态陷入不好的境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天气不好,告诉自己寒冬很快会过去,马上就会迎来温暖的春天,酷暑很快会过去,马上就会迎来凉爽的秋天;而足球赛取消了,正好可以看一本好书,与三五好友畅所欲言;若是手机不见了,不如自嘲一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手机也要更新换代了。假若与朋友发生矛盾了,解释清楚就可以了,实在无法挽回刚好说明你们的友情尚需要经历一定的考验!告诉自己这些事情都是小事,没有必要让自己深陷其中,没有必要让自己过分焦虑!不如让自己豁达一些、大度一些,不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嫉妒

——摆脱这种负面情绪

说到嫉妒,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三国人物周喻临终前的仰天长叹:“既生喻,何生亮?”这是周喻的“肺腑之言”,也是世人的“不耻之句”。由此可见,周喻不是被诸葛亮打败的,而是被自己的嫉妒心活活气死的。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让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嫉妒,嫉妒又叫妒忌,是对才能、成就、地位或境遇不如别人所产生的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嫉妒是一种异常心理,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它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压抑着人善良的情感,影响人的判断力、自我控制力,使人变得自私和丑恶,破坏美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疾病,甚至出现伤人和自损。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由于长期精神压抑、胸中烦闷、忧心忡忡,他们会出现食欲减退、夜不能寐、易怒、疲劳无力,机体防御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等生理疾病。

尽管嫉妒给人带来如此大的负面影响,但很多大学生都不能有效地控制这种情绪,在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嫉妒心理,那些在大学校园中发生的恶性事件和诸多矛盾的根源,多半都是由嫉妒心理引起的。

在校园中,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的大学生嫉妒同学的学习成绩好;有的大学生嫉妒同学的家庭条件好;有的大学生嫉妒同学的外貌好;还有的大学生嫉妒同学比自己更受异性青睐……

可以说,同学们的诸多优点都有可能使其成为嫉妒者的“眼中钉”。然而嫉妒心理的强度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部分有轻微嫉妒心理的大学生,当感到同学的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就会感到心里不舒服,但不会有什么伤害对方的行为;但对于嫉妒心特别严重者,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当他发现别人某方面超过自己时,常常会感到寝食难安、内心痛苦挣扎,久久不能释怀,甚至会做一些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的蠢事。由此看来,嫉妒心理的确非常具有破坏力,必须从嫉妒者的心中彻底根除。

要想把嫉妒彻底根除,我们首先要了解嫉妒产生的原因。了解了嫉妒产生的原因之后,才能够“对症下药”。

第一,嫉妒产生的原因

据研究:嫉妒心理并不是“先天性”的,它是在后天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具体来说嫉妒心理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导致的。

(1)较强的自尊心且认识偏离

较强的自尊心发展不当或对自尊心的认识偏离会成为产生嫉妒的内在因素。有的大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某方面超过了自己,并取得了成绩,或者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但被他人得到了,由于自尊心“作怪”,在面子上不认输,便会产生对他人的嫉妒心理。轻者表现造谣中伤;严重的则导致犯罪。

小芳是班里多才多艺的女生,然而小玉比她的才艺更为出色。小芳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她在一次学校的才艺比赛中,偷偷弄坏了小玉的乐器,导致小玉不得不中途放弃了比赛。

像小芳这样,由于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产生嫉妒心理,一旦在人格上稳定下来,就会形成通过践踏别人来抬高自己的卑劣人性。

(2)因为私心太重

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就是个“私”字,它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集体利益,只考虑个人的得失。比如一个孩子,从小被娇生惯养,养成了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的习惯。长大后,就会自私自利、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习惯于贬低别人,容不得他人有超前的现象;心胸狭窄、心境阴暗。这种自私心理一露头,怨恨也就随之而生,嫉恨也就“如影随形”了。

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对生活、人生、工作、事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要想把嫉妒连根拔起,我们除了要了解嫉妒产生的原因外,还要了解嫉妒的危害。

第二,嫉妒的危害

嫉妒的危害巨大,它不仅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还会对被嫉妒者的身心也造成很大的伤害,乃至对整个社会都造成很大的伤害。

(1)对个人造成的伤害

《黄帝内经·素问》明确指出:“嫉火中烧,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损、神气涣失、肾气闭寒、郁滞凝结、外邪入侵、精血不足、肾衰阳失、疾病滋生。”妒火中烧而得不到适当的发泄时,内分泌系统就会功能失调,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也会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很高;而嫉妒心不太强烈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前者,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也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身上,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现代精神免疫学研究发现,大脑和人体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嫉妒导致的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可引起人体内免疫系统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体免疫细胞与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减少,因而使机体抵抗力大大降低。

嫉妒对人的健康心态也很有破坏性。嫉妒者内心阴暗,见不得阳光,久而久之,心中无正念,而被邪念占据。在这种邪念的影响下,几乎无法正常思考,总是用偏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对比自己强的人总是心怀不甘、满含怨恨、做事偏激,常常以偏盖全。

除此以外,嫉妒影响人际关系。谁和有嫉妒心理的人交朋友谁就会倒霉。因此,如果他人知道这个人嫉妒心强,都会对他敬而远之。荀况曾经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久而久之,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2)对他人造成的危害

严重嫉妒者的心理总是阴暗的,他们经常会采取一些行动去危害他人,比如造谣中伤他人,栽赃陷害他人,甚至直接去做一些伤害对方身心的事。如前不久上海某大学发生的研究生黄某遭室友林某投毒杀害的事件。

可以看出,嫉妒心是一种可怕的负面情绪,当它在一个人的心中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就会让人失去理智,完全被邪念所控制,甚至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

(3)嫉妒对社会的危害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对人才的评价和使用的过程中,时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干扰,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时地、合理地使用。有位历史学家曾断言,中国社会自唐代以后开始走下坡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嫉贤妒能的现象日趋严重。

小A是某校学生会主席,但他却总是嫉妒学生会其他成员的才能,每当其他成员提出好的提议都被小A彻底否定。久而久之,大家索性不再提任何建议了。然而学校的学生会却因为缺少创新和凝聚力开始走下坡路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嫉妒阻碍人才的成长,嫉妒使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变缓,如果各行各业都没有嫉贤妒能的人,那社会一定比现在更加文明,更加向良性化发展。

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嫉妒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会,假若你曾经被嫉妒心困扰,想要早日摆脱嫉妒,又该做哪些努力呢?

方法一:自我平衡法——使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1)每个人都可以比自己强

我们首先要明确,任何人都可以比自己强。我们要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要心胸开阔,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这是客观规律。被人超过了,并不丢脸,嫉妒别人取得了成功,不如自己更加努力,争取自己也能取得成功。

(2)如何与他人相比

一般而言,喜欢和别人比较的大学生更容易心生嫉妒。那么,我们可以不与他人比较,只与自己比较。或者有选择地去与他人比较。比如,你可以和别人比道德、比修养、比成绩,如果道德修养方面不如别人,那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如果成绩不如他人,你就比别人更加努力,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对于容貌和物质条件,我认为没有比的必要。因为容貌是天生的,我们无法选择,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如果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好,他的外表自然就会有君子之风或者淑女风范,如果你想成为这样的人,那就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对于物质条件来说,都是由父母创造的,与我们本人没有关系。如果你也想在将来拥有那样的家庭条件,就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吧。

曾经有一位画家想画耶稣,但找不到一位标准的模特,最后他在修道院里终于找到了一个修道士。画家自从完成这幅画之后,就蜚声画坛了,那位修道士模特也得到了不菲的报酬。

后来又有人对画家说:“你画了圣人耶稣,也应该画一个魔鬼撒旦才对呀。画家认为有道理,但到哪里去找一位丑陋的人呢?后来他去监狱,终于找到一位理想的人,却还是那位修道士。”

当修道士知道自己要被画成魔鬼时,失声大哭,画家疑惑地问他:“为什么哭呢?”

他说:“你以前画的圣人就是我,没想到现在你画魔鬼也找我!”画家不解地问:“你怎么会入狱呢?”

修道士娓娓道来:“我自从得到那笔钱后,就去花天酒地,把钱花光后,为了满足遏制不住的欲望,就去偷、去抢、去骗……最终案发入狱。”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当一个人心地善良纯真时,他的外貌就会越来越美好;当一个人心地邪恶、自甘堕落时,他的容貌就会越来越丑陋。因此,你想要自己的容貌更加赏心悦目,就去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另外,如果你想拥有美丽英俊的外表,请千万不要嫉妒他人,一个拥有嫉妒心的人,他的外貌一定会越来越丑。因为他内心阴暗,心里总是不平衡,吃不好,睡不好,内分沁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人体诸多系统全部失调,他的容貌自然就越来越丑陋!

(3)每天反省自己

每天都要自我反省,以避免去想一些消极的事情,比如,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关注吃喝玩乐及功名利禄,那就需要自我调整下,让自己多想一些与勤奋学习、努力向上、实现理想等相关的事情。让自己的心灵尽可能地平静下来,并引导自己的行动,积极地去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去图书馆看书充实自己的心灵;去参加学校的一个社团做一些义工工作;去做一份实习工作等。只要你能把心思用在这些有意义的事情上,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那么,嫉妒的毒素就无法在你的心灵上滋生、蔓延。

因此,我们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通过积极的手段,让自己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这样才能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

方法二:坚定信心法——嫉妒并非人的本性,它是可以消除的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出生时原本是没有嫉妒心理的,这种心理是在后天的成长中渐渐滋生的。因此,我们首先要肯定一点,嫉妒是可以消除的。它既然可以慢慢养成,也一定可以在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下慢慢消除。如果我们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一些,对它“格外警觉”,那“打败”它也不会是个太漫长的过程!因此,只要相信自己,就定能消除嫉妒心理。

一位大学生小梁在来信中说:

“我是一个嫉妒心严重的人,周围的同学都能让我嫉妒,我嫉妒别人比我帅,比我家庭条件好,比我女朋友漂亮,这种感觉让我快崩溃了,尽管嫉妒得发狂,可我表面上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可是内心痛苦极了,我也不想去嫉妒别人,可是心里却总不是滋味,我该怎么办?”

其实,这位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嫉妒给自身带来的危害了,但是之所以摆脱不掉它,是因为他认为嫉妒心理与生俱来,觉得它不可能被消除,于是嫉妒也就真“赖”上他了。要想“战胜”嫉妒,首先要相信嫉妒并非是人的本性,只要坚持正确地引导自己,“消灭”嫉妒心理指日可待。

方法三:实战演练法——每当发现嫉妒的火苗,就及时“熄灭”它

每当我们心生嫉妒时,心里总会不是滋味,这个时刻,我们就对自己的内心教导一番。“你为什么要被嫉妒的邪念所左右?你为什么要对你的同学心生嫉妒?”同时,想象用一个灭火器对准嫉妒的火苗喷射:“灭了你,你这个害人精!我要保持心灵的纯净!”每当心里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都这么说,这么想,坚持一段时间,渐渐地你就会发现,嫉妒产生的几率越来越小,消失的时间越来越快,最后,它根本就不敢再盘踞在你的心灵上,你也可以坦然地面对别人的成功,而不是心生嫉妒了。

那位大学生小梁成功地摆脱了嫉妒的困扰,他说:“当我的内心产生嫉妒的想法时,我就严厉地指责这种思想,并且想象用一个炸药包炸掉这些坏思想,于是经过几番较量之后,嫉妒的坏思想越来越弱,终于有一天,它们仿佛怕了我,再也不敢在我的思想中冒出来了。现在当我身边的同学取得成绩时,我都会发自内心地为对方感到高兴,这才是我该具有的正常心态呀!自从拥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我每天都在快乐中度过。”

许多同学在摆脱了嫉妒的困扰后,都感到世界好像变得更加美好了。其实,并不是世界变了,只是这些同学以往被嫉妒蒙蔽了双眼,把诸多不幸强加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的内心不堪重负,而当自己的心境发生了改变之后,所有的负担全部不翼而飞,他们才会突然发现世界的美好,原来天空是这样湛蓝而宽广、原来云彩是这样洁白而美丽。

因此,大学生们一定要彻底摆脱嫉妒情绪,还自己一个健康光明的心态!

压力

——正确看待压力,并学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近年来,在我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常常面临来自不同领域的压力,这些压力由于处理不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他们长期感到不安、焦虑、压抑和缺少安全感;在行为上则表现为易激动、暴饮暴食或丧失学习热情;对生活没有信心;在生理上会出现失眠、头痛和肢体的疼痛等症状。

为了探求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我对大学生心理压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和经济压力是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约占大学生全部压力总和的89%。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来自学业的压力

大学生普遍能感受到来自学业的压力。调查显示,有59.5%的学生感到日常学习有压力,另有76.6%的学生感到考试前有压力。一般来说,大学生们在中学时代都是班级内的“佼佼者”,但进入大学后,由于班上“高手云集”,很多学生发现自己的成绩不再具有优势,心里落差就会很大。有的大学生因此废寝忘食地学习,但仍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于是,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也会相继出现。

大学生小夏说:“我在高中时成绩可是班上数一数二的,没想到进了大学,拼了全力,也只是个中等生。到了考试阶段,我更加害怕,常常提前一个月就进入了复习阶段,每天都会复习八个小时以上,尽管非常努力,但还是感到自己心里没底,即使这样,我的成绩也只能维持班内的中等水平,我感到自己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像小夏这样的大学生,如果不会自我解压,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第二,来自就业的压力

调查显示,有85%的学生会经常考虑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这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目前,就业压力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一大压力。

来自某大学的小颖说:“我已经投了20多份简历了,但都如同石沉大海。我真的不知道我到底可以从事什么工作,我现在压力大得都开始失眠了。”

像小颖这样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非常常见,他们中有的人感到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提前规划;有的人担忧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有的人抱怨工资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有的人因缺少实践经验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总之,这些大学生在求职失败后,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第三,来自人际交往的压力

一些大学生对人际交往常常感到压力很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因此,人际交往、建立友谊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但是,有些大学生却因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而感到压力很大。他们通常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过分自卑、过分注意他人的评价、容易被他人的评论伤害、虚荣心很强、怕当众丢面子等。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大学生们,他们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和孤独,因而他们被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

小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他不善与人交流,也不善于向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他又非常敏感,怕被同学评论。对于学校内的各种社团他全部采取回避的态度,这使他整日独来独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他的内心也因此异常孤独、痛苦。

与小李相反,小刘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大学生,他总是要求大家的观点必须与他保持一致,否则就对同学出言不逊,因此,同学都对他敬而远之。

由于没有自己的朋友,小李和小刘都感到有些苦闷、郁郁寡欢。其实,小李应该尝试主动地与同学交往,对同学真诚相待,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并且不要在意别人的评论,这样他就会与同学建立友谊;而小刘也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与同学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贫困大学生来自家庭和经济的压力

调查中,有41%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的期望和经济条件差会让自己产生压力,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据调查显示,相当多的贫困学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

在我国,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榜首,其比率几乎是世界之首。不少农民和城镇普通职工家庭常常“因教致贫”,他们为供养一个大学生,常会四处借债,甚至不惜倾家荡产。

来自贫困家庭的小张说:“我曾是家中的骄傲,刚考上大学那年,我爸爸、妈妈东拼西凑借钱供我上了大学。然而,我的学习成绩从大一开始就不太理想。为此,我痛苦极了!”

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们,都被父母寄予了深切的厚望,而这份期望与现实的矛盾让他们非常痛苦,内心冲突十分激烈。如果这种内心冲突得不到及时缓解,他们就会产生焦虑、自卑甚至抑郁的心理。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压力,并且减轻自身的压力呢?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方法一:正确认识压力

压力只会产生坏作用吗?当然不是。据科学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不仅不会产生坏的结果,反而会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研究压力对于人类身心影响最有名的加拿大医学教授赛勒博士说:“压力是人生的香料。”他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而应转换认知和情绪,去开发压力的有利影响,本来人类在其一生中,就是无法摆脱压力的。

其实,与压力相比,每个人更希望让自己长期“舒适”,让自己长期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

但是在现实中,一个人能永远这么“舒适”吗?当然不能!如果一个大学生现在过度地沉溺于“舒适”,他将来必将面对“舒适”所带来的“痛苦”。

因此,大学生需要认识到适当的压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无害的,它可以让我们保持警醒,避免自己因过分沉溺于舒适,而最终被社会淘汰。

方法二:学会自我减压

美国哈里斯调查中心最近发布信息称:人体60%~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下,人的身体就会以不同形式提出抗议。

因此,如果一个大学生不能减少压力对自己的影响,就会导致感冒、头痛、失眠等生理病态反应,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故而,学习一些减轻压力的方法,对我们的身心大有帮助。

(1)运动解压

运动可以让身体产生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作“快乐因子”。腓肽效应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都带走。所以运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解压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不但对解压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会导致压力更大。如果你想通过运动缓解压力,可以先参加一些缓和的、运动量小的运动,使心情先平静下来,再逐渐过渡到大运动量的运动。这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如你可以从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开始,也可以周末安排去爬山或者游泳,也可以参加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排球等,在这些集体运动过程中,还能体会到合作的愉快。

(2)饮食解压

饮食解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心理压力大时,会通过饮食来调整。如果你心理压力大,不妨多吃以下食物:

菠萝,在菠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它们具有消除疲劳、释放压力的功效,除此之外在菠萝中还含有酵素成分,它能帮助蛋白质进行充分的消化及分解,从而减轻肠胃的负担。

除此之外,大学生也可以嗑一些瓜子。瓜子同样具有很好的消除疲劳的作用,这是由于在瓜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锌,还能安抚情绪、消除疲劳。同样嗑瓜子还能放松你的大脑,帮助你从不良情绪与心理压力中摆脱出来。

饮食可以帮助我们排解压力,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适合我们食用。最新研究发现,压力可以激活一种能够影响代谢和有助于摄取甜食及油腻食品的基因。因此,为了避免肥胖,我们要避免摄取甜食及油腻食品进行减压。

方法三:学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除了以上两个方法,大学生还要锻炼自己把压力转换为动力的能力。中国的创业者写下一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一个大学生要想做成事,必须面临压力的考验,无论是获得成功,还是遭受失败,人人都要承受压力。因此,在现实生活之中,谁也逃脱不了压力的束缚。一个人只有能承受压力,并把压力转换成推进人生的动力,他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然而,在我的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大学生在任何压力面前都会很轻松;而有的大学生对于很小的压力也会感到不堪忍受,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之间的差别如此巨大呢?答案是:对于前者,他们更具有一种本领,就是能把压力转换为巨大的前进的动力。

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又怎样才能把压力转化为巨大的动力呢?

(1)充满自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对压力感到无可奈何的同学,他们都是因为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导致压力巨增。失去自信的结果就是看轻自己、选择放弃,可是,那些摆在他们面前的种种压力,是绝不会因为他们的放弃而自动消失的。相反,那些压力像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座山,给他们造成很大的身心伤害。但是假若一个大学生始终充满自信,从不放弃努力,就算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但他只要坚持下去,再加上积极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事情终会迎刃而解。因此,不妨把压力当作是对自己的挑战,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一个老人在面对群鲨鱼的围攻压力之下,他勇敢顽强地拼搏,最终他战胜了这些鲨鱼。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没错,就是因为他的内心充满自信,他打败了这些原本常人无法战胜的鲨鱼。有学者这样评价这部作品: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因此,一个人只有充满自信,才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小A与小B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当,又去同一家上市公司去面试。然而,小B求职成功,小A却失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看一看他们的内心吧!

应聘前:

小A想,我今年刚刚22岁,又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这家公司是上市公司,多少毕业生都想进入这家公司,今天来面试的就有50人,我的外表一般,又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估计肯定应聘不上。

小B想,我今年22岁,正是青春年少,一定可以在这里大展伸手。这家公司是上市公司,刚好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我一定能从这里学到许多的知识和经验。

应聘时:

小A表现得没有自信,始终低着头,回答问题时小心翼翼,连笑都不敢笑一下。

小B却表现得充满自信,大方得体地回答了人事部经理的问题,由于事先对公司进行了调查,在面试时对公司的产品及消费人群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从消费者角度对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后诚恳地对人事部经理说,自己想要成为公司的一员。

应聘结果:

小B成功求职,小A求职失败!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小B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充满了自信,他在面试时根本就没有去想自己的劣势。而小A在应聘前就自我否定,他的所有表现和心态都是一个失败者的表现和心态,那这家公司又为什么会聘用一个失败者呢?

(2)提早规划

任何一件事,之所以会产生压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提早规划造成的结果。比如:为了更好地应试,就要提早做学习计划;为了解决就业的难题,就要早点规划自己的未来。对于大学生来说,自我规划就是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我和外在的因素,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可行性设计,并制订行动计划。一个能自觉进行自我规划并成功执行计划的大学生会表现得充实、自信,压力感较轻。

心理咨询师小王说:“为了将来毕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我在大一下学期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自己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为此,我在大二时选修了心理课,并利用课余的时间考了心理咨询师二级,我利用在校的时间去图书馆翻看了大量的与心理相关的书籍。大四时,我实习的地方选择了一个心理研究所。毕业后,由于准备得非常充分,我很轻松地就找到了自己向往的工作,如今我已经真正地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了。”

小王解决了就业的难题。他是怎么做的呢?第一,他在大一下学期就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他在大二选修了心理学;第三,大二期间他考上心理咨询师;第四,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他去图书馆阅读大量与心理相关的书籍;第五,大四时,他去一个心理研究所进行实践。正是因为小王进行了自我规划,并认真执行计划,他不仅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还最终实现了梦想。

(3)积极行动

“积极行动,是良好心情的开始”。实际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大多是因为他们只想不做,缺少行动造成的。由于缺少行动,许多并不难于解决的问题不断地累积成新的困扰。因此,行动是摆脱压力的最好办法。但是,也应注意到,不能盲目行动,而是要进行有效的行动。为了确保每一次的行动都成功,就要分步进行,以逐渐缓解压力,增加信心,最终实现摆脱压力的目标。

小李是一个特困生,为了减轻来自学业和经济的压力,小李从大一开始就申请了助学贷款,并从大一开始,就利用假期当家教打工攒学费,上学时期,小李都一心扑在学习上,业余时间,他是图书馆的常客。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小李年年都能得到学校的奖学金。

由于贫困,小李衣着俭朴,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小李也从不因贫困而感到耻辱,他总是用《陋室铭》和古代的仁人志士来激励自己。小李也经常想:就算是那些伟人,年少时不也贫穷过吗?贫穷并不可怕,人穷不能志穷。

小李并没有一味地沉浸于贫困带来的经济压力之中,而是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通过他的积极行动和一系列的努力,他已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支付大部分的学费,于是,小李的心理压力终于减轻了。

从这些方法和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心态可增加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而不良心态却像一团乱麻,干扰人们的内心。

其实,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压力有不恰当的观念与反应,越怕压力就越生活在压力的恐惧中,那些喜欢压力,敢于挑战压力的大学生在任何压力面前都会从容不迫。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压力、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面对压力的时候,不必抱怨,要勇敢地面对。只有这样,压力最终将不再是压力,它会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让我们迎难而上,直达成功。

品牌:四川文轩
上架时间:2020-12-04 18:02:44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本书数字版权由四川文轩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