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写在前面:月牙河的前世今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富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老乡”们最朴素的梦想,然而,追梦的路上却有着不好绕开的绊脚石——贫困。

贫困不是羞耻,但绝对不是光彩。因为,炫耀“越穷越光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贫困、不敢与“穷魔”作斗争!当然,贫困的产生有许多种原因,决战决胜贫困的方法也有许多种,但是最关键的要素只有一条——奋斗!

无奋斗,不奋起!无奋起,难奋进!“奋”的繁体字形中间为“隹”(鸟),上面的“大”像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的“田”表示空旷的土地。“鸟类振羽展翅”为“奮”,人类脚踏实地、大展宏图同样是“奋”。能够实现“奋”,需要内外因素的结合与相互作用。外因的影响很重要,比如,温度、湿度要是不合适,鸡蛋是孵不出小鸡的;内因的影响更重要,如果鸡蛋本身就是“坏蛋”,温湿度再怎么符合要求,最终也孵不出什么结果,只是“寡蛋”而已。

所以,“老乡”们要想在奋斗中前进,真正成为小康路上的追梦人,需要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这就离不开外界的扶助与刺激,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发动、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离不开典型人物的开拓与引领……

那么,就讲一讲三代人、四十年接续奋斗、持续拼搏战胜贫穷的故事吧,有苦有甜、有怨有恩、有哭有笑。故事的起头儿源于一条弯弯长长的河……

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麓的宝茵河,从森林腹地一流出,便积聚了一种“冲”的劲头。随着股股涓涓细流先后汇集,就像拧在一起的绳子,不但粗壮起来,而且很有力道。

宝茵河一路奔涌直下,从大山到丘陵再到平原的落差,赋予了河水蓬勃的气势。骄傲的河水甚至无暇顾及两岸秀美的风光,便一路欢歌从孔雀屏草原赶到了有着光荣传统的红楼市。这里,地势平缓,河流温柔了许多,实现了从调皮小伙儿到文静少女的华美嬗变。

宝茵河流经红楼市境内,在城郊东北处拐了一个弯儿,就像草原上飘过一条洁白的哈达,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村庄围绕起来。人们希望这条“哈达”能带来吉祥和幸福,便以此为名称村庄为“上哈达屯”“中哈达屯”“下哈达屯”,等等。再后来,这几个屯子便构成了“哈达公社”。

“哈达公社”的行政办公地点设在了“下哈达屯”,因为这里离市区更近,来回办事更加方便,占居地利。

“中哈达屯”的三面都被宝茵河护卫着。从高处眺望这段河流,感觉更像一弯新月,银亮亮的如钩如镰。如钩,能钓到“富余(鱼)”;如镰,可收割“五福(谷)”。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便有人开始称这段流经“中哈达屯”的宝茵河为“月牙河”,久而久之,就已习惯性地称“中哈达屯”为“月牙河大队”,后来又有人称“月牙河嘎查”。“嘎查”在蒙古语里就是“村”的意思,更多的人就称这里为“月牙河村”。“习惯性”被历史固定下来,“月牙河村”就成了这个小村庄正式而权威的名字。

“宝茵”是蒙古语的音译,汉语的意思就是“福气”“幸福”。故事的主人公大都生活在宝茵河畔,从上游到下游,而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就是——月牙河村——

这是一个蒙古族风情浓郁的城郊小村庄;

这是一个蒙古族、朝鲜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小村庄;

这是一个傍山依水而灵秀的小村庄;

这是一个演绎着温情故事的小村庄;

这是一个自强不息、勇于挑战贫穷的小村庄!

生生不息、汩汩奔流的宝茵河,仿佛从历史深处涌出,载着“幸福”穿越时空,又奔向遥远的未来,见证着时光的流转、岁月的变迁,以及河畔上发生的一切。

为了战胜贫穷、体面生活,四十年来,三代人以月牙河村为中心,在党的富民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基层党组织的倾心带领下,团结奋斗、治贫治愚。于是,便发生了一串又一串的故事……

这其中有以安七十七、包巴音、鲍石头为代表的“老辈人”苦熬苦盼,有以袁振富、包牧仁、鲍青山为代表的“中年团”艰苦打拼,有以袁月亮、袁野、阿尔斯楞为代表的“少壮派”开拓创新!

总之,为了实现心中的脱贫梦、小康梦,一代又一代人,以大地为纸、蘸河流之墨,书写着奋斗的故事、致富的故事……

宝茵河水静静流淌,月牙河畔无限风光……

版权:起点中文网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