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一,修理部开张和张秋娃的心思

1991年的春节刚刚过完,人们还沉浸在访亲会友的兴奋中。农村的习俗,不过正月十五,年还不算过完。然而对于张一男来说,他却天天盼望着,这个节早早过完。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筹措来的资金已经到位,修理部的开张对他来说已是万事俱备且心急火燎!

修理部的铺面选在永州城的北部入城口,铺子后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菜地,铺子前边三米处一条水渠蜿蜒穿过,每家的地前都留一个放水口。张一男的修理部处在两个放水口之间。长期侵蚀的原因,铺子里地面都是潮湿的。用石灰粉粉刷的墙面一片片脱落,细白的粉面沿墙角落了一层。

北城在永州城的铁道以北,由于铁路横穿城市的东西,将永州城生生的撕裂成了两半。铁路的南部是老城区,也是城市的政治经济中心。铁路的北部也就是北城,却发展异常缓慢。这都源于北城人所说的“三害”造成的。这第一害:由于铁路的切割,供暖的大管道无法送过铁路,致使北城的集中供暖无法实现,取暖是个问题。第二害:北城的中心有一个半死不活的化肥厂,由于机器老旧,市场狭窄,技改很难到位,每天都要排出刺鼻的气味,弥漫在天空中,搞得北城人平常都很少开窗户。第三害是:原本清澈的永州河已被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彻底污染,变得黑乎乎的,污浊的水面漂浮着一层软乎乎的脏东西,偶尔漂浮过来几只死猫赖狗的尸骨,一到夏天更是苍蝇乱飞臭气熏天。

张一男把修理部选择在北城来开,也是无奈之举。其实在南城的中心,永州百货大楼一层租个铺面是最合适不过的。那里的人流量大,附近的居民多是在机关单位上班的,他们经济较为富裕,也是最早购买家电的一群人。人流量大,商业发达,让这里的铺面贵的惊人。一个小小的柜台只能容下一张桌子里边站个一个人的那种铺面,都得500多元每月,还轻易不容易租到,经常有人排队等候求租,一年多也未能如愿。张一男也曾到这儿找一个同村的老乡打听,老乡在这儿租了个柜台,经营手表打火机之类的,听他说了来意之后一脸的鄙夷,头也不抬,说了句:“你那二角猫的把式还到这儿来开铺?!你付得起房费吗?”张一男没有理会他的言语轻视,耐着性子问清了大楼各层的价格,是啊!老乡虽然口贱,但说的还是实情,他现在还真没有能力在这个城市的中心拥有铺面。张一楠痛苦的琢磨了几天,他也曾想过再去大舅那儿贷点款,但是他对自己的技术突然感觉到不自信起来,赔了怎么办?!考虑再三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修理行业较为集中的北城开铺。

终于等到出了正月,张一楠迫不及待的让三姐夫将早已准备好的桌子,床,各式各样的修理工具,做饭的用具,还有被褥等,用四轮车拉到了永州他的修理部中。

铺子总算是开起来了。他给修理部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腾达修理部”,并自己动笔将它写在门上,又一遍遍的将弯弯扭扭的小字描得尽量的大。窗户的玻璃上也用他的张氏书法东倒西歪的写上了修理部的服务项目。夕阳西下时终于忙完,他长久的盯着这几个字,看着欣赏着心里甚至有点得意:“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发抖吧,我将从此腾达!”想到这儿,他恨恨的将烟头抛到了水渠中,腾出的手随即握成了拳,在空中使劲的挥舞了一下。。。。

张一男变得异常勤快起来,有空闲他就一遍一遍的清扫地面,还将墙壁的落粉处也小心的处理了一下,重新进行了粉刷。桌子上的各种修理工具摆放的整整齐齐。货柜里是刚刚从西安电子商行进回的零件,被细分在各个碟子里,碟子角面上标着器件的名称和价格。连床上的被子都被他反复的叠了几次。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干净利索,赏心悦目,井然有序。他把能想到赞美自己的词,搜肠刮肚的都想到了。

这是一个怎样欢快的心情啊!他每天都在忙碌着,丢下扫帚就是耙耙,永不知疲倦!

朝思暮想的修理部总算是开起来了。然而一晃快半个月了,一个顾客也没有上门。门前的小水渠每天静静的流淌着。菜农们扛着浇地用的铁锹从修理部门口过来过去,用这条小水渠的水浇灌着自己一年的希望。他们匆忙的脚步从未在修理部门前稍作停留,甚至都不曾望过一眼铺门上那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对他们来说这样的铺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眼前这个头发乱糟糟胡子拉茬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一看就是个生瓜蛋。关门是很快的事,他们见多了。

菜农们的熟视无睹,让坐在水边发呆的张一男,莫名的愤怒起来!他甚至开始后悔开这个修理部了。

一个多月又过去了,中间只进来了两位打听电视价格的人,买了5块钱的零钱。张一男都快要疯了!

张一男的父亲张秋娃此时已从黄河边的老城调到了永州城的水务区工作。他离家近了,每天都要骑着车回家。早去晚归的,张一男的修理部是他每次回家的必经之地,然而一个半月来他却一次也没进去过。张秋娃有自己的打算。。。。

张秋娃其实这段时间也正在经历着一场人生重大的转折。他已是50岁的人了,却还是一个临时工。单位里美其名曰把他们几个叫做长期临时工,但他清楚的很:临时工就是临时工,管什么长期不长期。在单位里临时工就是二等员工,且不说工资和福利与正式工的大幅差距,光是单位同事漫不经心似有轻蔑的眼神你都受不了。干一样的工作,境遇却有天壤之别,这让张秋娃们时常苦闷不已。

张秋娃是1958年参加工作的,当时是电力系统最早的参与建设的职工之一,是货真价实的正式工。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他在全国各个单位裁员的浪潮中被劝回了家。

之后数年内,他调换了好几个单位,最后他才算安顿了下来,在永州水务局做了长期临时工。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得罪了小人你就会被无休无止的折磨,并为他的疯狂付出你惨痛的代价。。。。。

谁是小人谁又是君子呢?脸上又都没有写字。最好的办法是谨言慎行,自律为先。高调的做人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痛苦的经历。人还是不红不绿的好一点,做人要低调!无权无势初出茅庐者尤应牢记在心。。。

张秋娃的人生心得虽然多少有点悲观,但这是他用自己半生的教训换来的,因此深信不疑。他总想及时把自己的这些教训告诉儿子,以免他也走上自己走过的弯路。

然而他的这些话每每对张一男说起时,张一男总是一笑了之,态度莫棱两可,显然没有听进去。是啊!张一男正是挥刀纵马驰骋创业的年纪又如何能听进去他这些“警世名言”呢?

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波涛汹涌,YZ市的经济也是日新月异飞速的发展。经济的好转也让政治变得更加清明,人文的关怀变得更多了一些。62年被劝回家的人,通过向政府部门申诉并提供相关的资料,经过YZ市市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后,都陆续恢复了工作。他们被安排回原单位上班,年龄过大的,则可当即办理退休手续,从此颐养天年。这些人的喜悦兴奋之情可想而知,欢呼之余四处奔告。那些仍在困苦中挣扎的具有相同命运的过去的老同事们纷纷得知了此消息。

张秋娃得到这个消息还是比较早的。他的心一下子异常激动起来!多年来被压抑的情绪奔涌而出!他忍不住嚎啕大哭了一场。那一夜正好单位停电,好像也是在为他这个电业系统的元老鸣不平。他用颤抖的双手点燃了两只蜡烛,趴在办公桌上奋笔疾书!写了撕,撕了又写。。。。折腾到天明,总算是写好了要求恢复工作的申请报告。报告上竟留下了点点泪痕,这让后来给他修改稿子的老同事都唏嘘不已,眼睛一度湿润。。。。

她听到秋娃的事后内疚万分,甚至还主动给张秋娃写了一份证明材料,并亲自送去。张秋娃连门也没有开。有些恨是一生的。

张秋娃恢复工作的事进展相当顺利。前天市长办公会已通过了他的申请,下一步就静等着有关部门的通知了。这一年他50岁,根据当地的政策他可以提前退休,然后让张一男接班,这样孩子一辈子的工作就有了。

张秋娃的事情和心里的盘算,张一男并不知晓,张秋娃也不想让他知道。这个高傲自大近乎疯狂的儿子,让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也恨在心里!一次次路过那个破修理部,看见那行歪歪扭扭的店名和水渠边发呆的张一男,他的气总不打一处来。气愤之余,看着孩子的可怜样,他的眼泪又总是止不住的悄悄流下。然而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让自己去看一看儿子。他已打定了主意:“让他先折腾吧,看他能折腾个啥,这个怂小子,让老子没一天省心!”

一次次的从门前经过,一次次的又飞速离去。内心焦急等待坐卧不安的他不愿直面儿子,总在盘算着怎样让儿子早点接班,好有个工作稳定下来。

这个世界上,父亲的爱总是像山一样高大!像海一样宽广!然而他们的爱却很少能让儿子们感觉到。反而是儿子们对他们的恨,有时候因为缺乏沟通,还会变得异常尖锐起来。张一男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父亲对自己的不闻不问,分毫不出,让他的恨,随着修理部的惨淡经营,变得异常强烈起来!他不停的抑制着心中的这种情绪,努力让自己把父亲带来的这种刺痛暂时忘了!还不断的在心底激励自己:“没有他的帮助我也一样能好起来,好起来!等着瞧!。”

版权:起点中文网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