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少年读者们,你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你们可曾想过为了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革命前辈洒尽了热血,献出了生命。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你们可要珍惜啊!

摆在你们面前的这本集子,是从马识途同志作品中选出的部分短篇小说,马识途同志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革命家,革命斗争生活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写过不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作品。今后他还将为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少年读者们,当你们被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爱不释手时,你们一定也想知道这个作家是什么样的人?他还写过些什么作品?他的作品有哪些特色?我就先给你们介绍这些吧。

马识途同志一九一五年出生在四川忠县石宝乡,自幼喜欢读书,勤于思考。他读过私塾,也进过新学堂。他在乡村中学毕业后,到大城市的大学里去寻求救国之道。当时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大片土地沦陷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粉碎了马老“读书救国”的美梦。他毅然放弃了大学生活,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斗争,辗转全国各地,深入群众,深入农村,领导贫苦农民进行解放斗争,直到全国解放。马老在解放前残酷的白区地下革命斗争生活中,积累了不少革命青少年与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宁死不屈的材料,这些人物长期活在他的心中,他渴望将战友们的形象再现在读者眼前,马老在大学里又是学文学的,完全有创作的条件;然而,繁重的行政领导工作,占据了他的精力和时间,很难实现自己的愿望。一九六〇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样就在广大读者和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在很多的前辈作家们的鼓励和催促下,他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小说。不仅写了短篇小说,而且还写了长篇小说。马老的小说,写的大多是革命传统题材。他把他多年从事地下革命斗争工作中积累起来的大量素材,集中起来进行了艺术加工,写成了反映党的地下革命斗争的篇章。这些小说,大多是经过报刊杂志登载,电台广播,出版社出版以后,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们喜爱的,并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十年动乱期间,马老为写小说吃了不少苦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在斗室中,在监狱里,甚至在“牛棚”劳改的空隙时间,用写“认罪书”剩余下来的片纸残页也在不断地写。可惜马老的辛勤劳动的成果,同样遭到了浩劫,没有保存下来。现在,马老虽然年岁已高,但仍宝刀不老,抓紧休息时间,继续写作,他说,他要一直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凡是读过马老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的小说富于吸引力,故事引人入胜,人物鲜明活泼,语言通俗生动而富于幽默感。选入这本小册子的几篇小说,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写党的地下革命斗争,为英雄人物造像。党的地下斗争是非常艰苦的,当我们在读《西昌行》时,一定会为张子平和小孙的命运担心。这些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党的地下工作者如何深入群众、发动和领导群众,进行公开的和隐蔽的、非法的和合法的、政治经济的和武装斗争的生活。马老是这些斗争的参加者和领导者,对地下斗争生活十分熟悉,所见所闻的英雄人物是很多的。经过他的典型概括,便出现了书中的张子平、小孙、小丁子、任道、王二木、王天林等英雄形象。马老以摆龙门阵的方式表现出来,多彩多姿,生动活泼,尤其是其中的小英雄小孙、小丁子、丁宗林、王二木,教育了一代小读者,使人久久难忘。

第二,写党的领导,写群众的觉醒。马老笔下的英雄虽然活动在白色恐怖的地下斗争之中,但总是镇定自若,稳操胜券,为什么?主要在于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群众的觉醒。张子平为什么能完成非常困难的任务呢?不是因为有坚强的党的领导吗?《接关系》中,任道为什么能与地下党接上关系,并纠正他的错误,不是得力于人民群众的觉醒吗?这些英雄人物来自人民群众,又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祸福与共,休戚相关,是在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不是脱离群众,独来独往的孤胆英雄,不是离奇古怪,飘忽不定的侠客式的神秘人物。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一般的农民,再不是在暗无天日的压迫下逃荒、破产、哀求的农民或者在忍无可忍的时候,挣扎着进行一点自发反抗的形象,再不是愚昧无知,落后散漫,过着悲惨、屈辱、凄凉的毫无希望的生活的奴隶,而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有组织、有领导的革命斗争的积极分子。因此,出现在这几篇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几个青少年英雄人物,以及其它的革命群众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乐观、开朗的性格,他们为人民群众、为解放事业忠心耿耿,英勇无畏,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他们对党非常热爱,无限信任,对明天满怀着希望,这确是觉醒了的一代,有希望的一代。

第三,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中国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地下党的革命斗争是非常曲折、复杂而又多变的,常常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险场面和难以克服的困难。马老的这几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大多取材于斗争生活的实际,有许多就是实有其事的。对敌人,无论是《西昌行》中的田伯仁,还是《接关系》中的王家盛以及刘大爷、吴大爷、巴山虎,马老不但写其昏庸糊涂、凶残狠毒、色厉内荏的一面,而且写其阴险奸诈、垂死挣扎,到头来还是无法逃出死亡的命运的一面。这说明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胜利必然是属于革命人民的。除人物外,在情节上他还根据塑造典型人物的需要,进行了精心别致的剪裁。使故事一波三折,使人看了九曲回肠有时感到大出所料,但仔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在《小交通员》中,“我”要地下党找的小交通员小丁子,竟然是一个“我”所讨厌的“壮丁贩子”,以后他的工作又一再出漏洞,你不意外吗?同样,派去与地下党接关系的任道,却与叛徒挂上了勾,被地下党作为特务来惩罚,这些都是很意外的事,但正是在活埋他这个特务时,他高呼共产党万岁,却才真正接上关系了。这看来很奇怪的事又恰在情理之中。马老真是写传奇文学的能手。

第四,民族传统,四川风味。打开作品,我们的小读者会立刻被其中闻所未闻的生动场面所吸引:“刘大爷的王国”、“林总舵爷的名片”、飞扬跋扈的“军需督粮官”……真使人大开眼界。这几篇小说的创作方法是革命的现实主义的,但它又具有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风格,象中国有些古典小说一样,用摆龙门阵的方法,利用设悬念和解包袱的手段,娓婉道来,曲径通幽,把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理刻划,放在人物的具体行动和革命斗争实践中去了,没有泛泛的论述和静止的描写,从语言文字来说,马老主要又是采用的传统的白描淡写的手法,用简洁的人民的语言,特别是四川的口语,写四川农民革命斗争的生活,洗练传神,气韵生动,表现出了四川人民那种夸张、乐观、幽默的性格。使人看了,感觉得到中国风格,四川味道。

在北京出版的《文学:回忆与思考》一书中写道,马老创作的座右铭是:“白描淡写,流利晓畅的语言;娓婉有致,引人入胜的情节;鲜明突出,跃然纸上的形象;乐观开朗,生气蓬勃的性格;曲折而不隐晦,神奇而不古怪,幽默而不庸俗,讽刺而不漫骂,通俗而不鄙陋。”我以为,这也就是马老创作的风格。

少年读者们,你们比我们过去成熟多啦,因此用不着我多讲,还是让你们自己来欣赏吧;也许,你们的认识比起我来新鲜得多,深刻得多呢!如果说这本小册子能激发你们对马老文学创作的兴趣,那你们再去看他的《三战华园》、《川娃云香传》吧,那也是写革命青少年斗争生活的作品。

少年读者们!你们从这些作品里可以了解到在解放前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党的地下组织是怎么领导革命斗争的,当时的青少年怎么生活的,这对你们会有深刻的教益。这些作品,也可以使我们当代的青少年们懂得我们党是经历了多么曲折复杂的斗争,才取得今天的胜利的。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然而这样的过去是不应该忘记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王祥

一九八三年于成都

品牌: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架时间:2019-10-18 11:21:25
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