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丛书总序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在巴金先生倡议和一大批著名作家的响应下,于1985年正式成立的国家级文学馆,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学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籍、期刊以及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著作、手稿、译本、书信、日记、录音、录像、照片、文物等文学档案资料,为文化的薪传和文学史的建构与研究提供服务。建馆二十多年以来,经过一代代文学馆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文学博物馆,并正朝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料中心、展览中心、交流中心和研究中心的目标迈进。

为了加快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中心建设的步伐,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决定从2011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设立客座研究员制度,并希望把客座研究员制度与对青年批评家的培养结合起来。因为,青年批评家的成长问题不仅是批评界内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对于整个青年作家队伍乃至整个文学的未来都具有方向性的问题。青年评论家成长滞后,特别是代际层面上70后、80后批评家成长的滞后,曾经引起了文学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担忧甚至焦虑。因此,客座研究员的招聘主要面向70后、80后批评家,我们希望通过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个学术平台为青年评论家的成长创造条件。经过自主申报、专家推荐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委员会的严格评审,中国现代文学馆已经招聘了三期共30名青年评论家作为客座研究员。第四批客座研究员的招聘工作也已经完成。

四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客座研究员制度行之有效,令人满意。正如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同志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二批客座研究员聘任仪式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青年评论家在学术上、思想上的成长和进步非常迅速。借助客座研究员这个平台,通过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例会和学术会议,他们以鲜明的学术风格和学术姿态快速进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现场,关注最新的文学现象、重视同代际作家的创作,对于网络文学、类型小说、青春文学等最有活力的文学创作进行即时研究,有力地介入和参与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在对青年作家的研究及引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70后、80后批评家的代表,他们的“集体亮相”,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格局和结构,带动了一批同代际优秀青年批评家的成长,标志着70后、80后青年批评家群体的崛起。鉴于客座研究员工作的良好成效和巨大社会反响,李冰书记在第一批客座研究员到期离馆时曾专门作出了“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批示。

为了充分展示客座研究员这一青年批评家群体的成就与风采,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决定推出“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评论家丛书”,为每一个客座研究员推出一本代表其风格与水平的评论集,我们希望这套书既能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收获,又能够成为青年批评家们个人成长道路的见证。丛书第一辑8本、第二辑12本分别在2013年6月、2014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现在第三辑11本也即将付梓出版,我们对之同样充满期待。

是为序。

吴义勤

2016年夏于文学馆

为你推荐
帖木儿之后:1405年以来的全球帝国史

1405年,最后一位“世界征服者”帖木儿,在前往中国的途中去世。这不仅造成了帖木儿帝国的崩溃,自成吉思汗以来,草原帝国主导整个欧亚大陆的时代也就此结束,全球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在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史叙事中,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的兴起”——这些名词构成了人们解读近现代全球发展历程的关键线索。但在牛津大学重量级史学家约翰·达尔文看来,世界历史的重心是欧亚大陆而非海洋世界。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欧亚世界来说,1405年才是多元化的全球现代历史的开端。帖木儿霸业的溃败,直接催生了欧洲、伊斯兰世界与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欧洲在数百年里都感受着来自其他文明的巨大压力。这种漫长的动态均势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欧亚革命”的来临……这部重新解释全球化世界由来的历史巨著,跳出欧洲视角,全方位俯瞰了1405年以来的世界舞台,将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中华”、日本、俄罗斯(苏联)、英国、美国等帝国,拉进欧亚大陆竞逐的大棋盘,使得这600年的世界历史,不再是西方的独角戏。

取一舍九
会员

为什么企业经营者容易决策失误?企业管理者如何洞察企业经营中各个环节的本质?企业的钱主要花在哪里?……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大进步和宏观环境的成熟,机会主义、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企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代,战略、知识和理性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的重要生存法则。如何在纷繁的管理流程中删繁就简,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一招制胜,提升企业可持续增长力,加强自身经营力成了每位企业经营者不得不面对的关键问题。在这本书里,作者将自己经营企业30余年、做管理教育工作17年洞察到的经验提炼为“取一舍九”的经营管理哲学。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三段论”逻辑,简单、直接地讲解了企业经营各个环节中的第一本质,从“战略、价值、组织、产品、用户、营销、财务”7个方面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辅以鲜活的案例,帮助读者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抽丝剥茧,洞察企业经营的真相,产生从获利思维到成本思维和价值思维的转变,聚焦企业经营本质,回归企业发展实践,击穿企业发展瓶颈,实现企业经营的永续发展。

李践 322读过
大医·破晓篇
会员

《大医·破晓篇》是马伯庸2022年全新长篇历史小说。挽亡图存、强国保种,这是医者在清末变局中的一声呐喊。大医若史,以济世之仁心,见证大时代的百年波澜。一个在日俄战争中死里逃生的东北少年、一个在伦敦公使馆里跑腿的广东少年、一个不肯安享富贵的上海少女——这三个出身、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在一九一零年这一个关键节点,同时踏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始了他们纠葛一生的医海生涯。作为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三个人身上肩负的责任比普通医生更加沉重。哪里有疫情,就要去哪里治疫;哪里有灾害,就要去哪里救灾;哪里爆发战争,就要去哪里冒着枪林弹雨,救死扶伤。上海鼠疫、皖北水灾、武昌起义……晚清时局的跌宕起伏,无时无刻不牵扯着三人的命运。他们相互扶持,从三个蒙昧天真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三名出色的医生,在一次次救援中感悟到,何为真正的“大医”。

马伯庸 1.2万读过
工业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与前沿案例
会员

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一些工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已经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尝试和探索。《工业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与前沿案例》是《工业4.0》一书的作者乌尔里希·森德勒的又一部力作。全书对工业人工智能做了科学严谨的定义,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球开启的新工业化进程,列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一系列应用场景,介绍了正在蓬勃发展的工业平台、制造业互联网等新的商业模式。此外,本书还收录了西门子、ABB、达索系统、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工具实验室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实战应用与科研成果的一手资料,为还在摸索中前进的国内企业提供了企业的核心经验与方法。《工业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与前沿案例》适合政府决策者、国内制造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工业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人员参考阅读。

枪炮、病菌与钢铁

文明的先发与落后,社会的发展与倒退等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大议题。就此,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社会阶层、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共同造就了西方文明优于其他,并决定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地位,甚至认为究其根本是西方种族的优越性决定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环境因素才是决定历史的车轮向西方倾斜倾,文明的进步的确助推了文化、技术和组织的先发,但同时也导致了细菌的侵袭和船坚利炮对文明的致命摧毁,也就是说,种族决定论和西方文明优势论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西方国家可以统治世界百年之久。是环境与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的发展。此外,戴蒙德从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颠覆了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疑问,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深耕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到关注人类社会与命运的思想者,戴蒙德从科学、历史、社会的交叉点探究地理、人类与未来,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公共知识分子传统的转向——从专业性转向思想性,他依仗多学科的视角和丰富的游历经验,追思人类历史的发展路径,从中寻找经验与教训,试图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