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诗篇

猎枪[1]

不知为何,那位中年男子惹得村里人人反感。对他的嫌恶之词甚至传入了我这孩童的耳中。

某个冬日的清晨,我曾目睹他紧紧别上子弹带,将猎枪重重勒在灯芯绒上衣之上,长靴踏碎了霜柱,他从容地扒开草丛,抄小道往天城山[2]而去。

二十多年后,那人早已故去,可他那时的背影却并未从我眼中消逝。究竟是什么让他必须佩带上让生灵断送性命的白色钢具,将自己这般冷酷地武装起来?就连现在,身在大都会的人潮人海中,我依然会在某时某刻突发奇想,想要像那位猎人般从容、安静、冷峻地行走于世。我这才知道,人在步入中年,窥视过人生的白色河床之后,能同时在孤独的精神和肉体上刻上沉重烙印的,除却那杆擦得锃亮的猎枪之外别无他物。

天城山麓·汤岛附近

镰鼬[3]

以前我上学路上,总会经过一个名叫犀之崖的小型古战场。周围就连正午时分也是树木苍郁。从桥上向下探望,谷底仅有一小摊水,几片落叶长期浸泡其间。传说这里就是日暮时分镰鼬出没之处,大家经过时都很害怕。虽然没人见过它的身影,也无人听过它的脚步声,但据说那家伙会如疾风般突然袭来,挥舞锐利的镰刀割开人脸、斩断人腿。每次因备考补课放学晚了路过此处,同学们个个都战战兢兢。大家都慌张地将手提包夹在腋下,飞快地奔跑过桥。

有一次,学校里一位青年教师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解释了“镰鼬”究竟为何物。他说,当大气中某一局部出现真空层时,气压会突然转向零点。气压骤然变化而产生的效应若是作用于人的肉体之上,会使人产生好似被镰刀割过的错觉。这种现象其实就是人们所谓的妖怪“镰鼬”。犀之崖的地势恰好为这一大气现象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那以后,我便不再惧怕镰鼬这种恐怖至极的动物了。可是,我绝望的人生态度恐怕也正是诞生于此时。即使是现在,我也会时常想起镰鼬的存在。偶发于人类命运中途,突如其来的,完全突如其来的冷酷截断[4],一如镰鼬出现时那片骤然生成的气潭。镰鼬从未从我记忆中消失,虽然如今犀之崖已被填埋,且数年前起,红土街道就已笔直地通向原陆军机场[5]。

滨松市·犀之崖

流星[6]

高中时,我曾身裹大衣,独自一人仰面朝天地躺在日本海边的沙丘上,望见流星划破夜空。十一月,一道蓝光从冰冷的星座处一闪而过,溘然消逝。那时,再没有比那颗流星孤独的行径更能摇曳我青春灵魂的东西了。我长久地躺在沙丘之上,丝毫未曾怀疑,只有我才是地球上独一无二会用额头接住那颗下落星辰的人。

自那之后,时间已过去十多年。今夜,在这个国家多愁善感的青春亡骸——由铁屑和瓦砾构筑的荒凉的城市风景之上,我又见到了一颗拖着长长尾巴疾行的星。我闭上眼,头枕在红砖瓦上,现在的我再也不会以为会有任何天降之物落于我额头之上了。我与流星这一转瞬即逝的小小庆典缘分已尽。那颗流星的去向我无从得知,一如我那在战乱逃亡中不知所踪的青春。不过,那独自从恒星群中脱离后穿过天体群落下的流星,临终时的那份洁净多么让人惊叹啊,唯有这份洁净永远不会从我的眼中消逝。

金泽近郊·金石海岸

漩涡[7]

寂静初冬里的某一日,湛蓝平静的南纪[8]海面上,唯独那一角澎湃汹涌。波浪撕咬着海角巨大的岩壁,在不知根底的岩礁缝隙间,卷起几个庞大的漩涡。传说那里曾住着魔鬼,因而被称作鬼城。我站在鬼城广阔的岩台之上,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岩台下,漩涡的纹路成形又崩裂,崩裂又再成形,周而复始。我的心完全被它孤傲伟岸的面庞所吸引。

旅行归来,回到都市喧闹的生活中后,在深夜冰冷的被窝中,我依然会不时想起遥远的熊野急滩里的暗潮涌动。我以为:不是魔鬼曾住在那里,而是住在那里的人变成了魔鬼。不知何时,我的内心也完全被魔鬼吞噬,我冷峻地意识到真相:此刻,不知名的海藻一定在暗褐色潮湿的肌肤上喘息着,在黑色海潮的表面若隐若现;已变成魔鬼的人类正凝视着它那异世界般碧绿色的痛楚。

南纪·木本海岸·鬼城

瑟瑟秋风[9]

落寞的秋意终于漂泊到征途的终点,却为何仍要向寂静的严冬迁移呢?秋冬之交,从谷底吹来的寒风令人无可奈何,它们甚至被命名为“季节的痛哭”。

它每日频繁造访,将中国山脉棱线一带的村落一分为二,它吹动满目的大叶矮竹,从美作一路吹到伯耆。野猪群隐藏在风道之中,倒伏在地上隐忍。它们这么做不是因为吹得石头都毛骨悚然的、猛烈无情的寒风,而是为了追随萧瑟秋风远离之后,十一月的艳阳洒下的虚幻的白光。

中国山脉

为你推荐
大医·破晓篇
会员

《大医·破晓篇》是马伯庸2022年全新长篇历史小说。挽亡图存、强国保种,这是医者在清末变局中的一声呐喊。大医若史,以济世之仁心,见证大时代的百年波澜。一个在日俄战争中死里逃生的东北少年、一个在伦敦公使馆里跑腿的广东少年、一个不肯安享富贵的上海少女——这三个出身、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在一九一零年这一个关键节点,同时踏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始了他们纠葛一生的医海生涯。作为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三个人身上肩负的责任比普通医生更加沉重。哪里有疫情,就要去哪里治疫;哪里有灾害,就要去哪里救灾;哪里爆发战争,就要去哪里冒着枪林弹雨,救死扶伤。上海鼠疫、皖北水灾、武昌起义……晚清时局的跌宕起伏,无时无刻不牵扯着三人的命运。他们相互扶持,从三个蒙昧天真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三名出色的医生,在一次次救援中感悟到,何为真正的“大医”。

马伯庸 1.2万读过
工业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与前沿案例
会员

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一些工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已经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尝试和探索。《工业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与前沿案例》是《工业4.0》一书的作者乌尔里希·森德勒的又一部力作。全书对工业人工智能做了科学严谨的定义,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球开启的新工业化进程,列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一系列应用场景,介绍了正在蓬勃发展的工业平台、制造业互联网等新的商业模式。此外,本书还收录了西门子、ABB、达索系统、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工具实验室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实战应用与科研成果的一手资料,为还在摸索中前进的国内企业提供了企业的核心经验与方法。《工业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与前沿案例》适合政府决策者、国内制造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工业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人员参考阅读。

长相思1:如初见
会员

一场清水镇的相遇让所有人在故事中悉数登场,也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甚至改变了整个大荒的命运。小夭遇到了叶十七,也遇到了相柳和玱玹,属于他们的故事正是拉开了序幕,但一切都只是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我们肉眼可见的真的是一切的真相?爱之于一人又究竟能在万般取舍之下深入几分?相思是一杯有毒的美酒,入喉甘美,销魂蚀骨,直到入心入肺,便再也无药可解,毒发时撕心裂肺,只有心上人的笑容可解,陪伴可解,若是不得,便只余刻骨相思,至死不休。故事仍在继续。

桐华 2.5万读过
大医·日出篇(全两册)
会员

《大医·日出篇》是马伯庸2022年全新长篇历史小说《大医·破晓篇》续作。自强不屈,力从地起,这是医者寻觅救国之法的渐悟心路。大医若史,以救人之仁术,见证大时代的百年波澜。进入民国之后,大时代的浪潮非但未曾平伏,反而日渐波涛汹涌。二次革命、五省大旱、关东大地震、淞沪会战,一次又一次把方三响、孙希和姚英子等红会医生抛至风口浪,磨砺其技术,锤炼其心志。随着抗战爆发,中国陷入至暗时刻,三个人原本迷茫的前路,在痛苦与抗争中陡然变得清晰起来。如何真正拯救四万万同胞的生命?这无数医者为之寻觅多年的答案,即将喷薄而出。“扫却当途荆棘刺,三人约议再和同。”三人坎坷而光荣的一生,终将迎来一轮红日,照拂在中华大地每一个人的身上。

马伯庸 7249读过
枪炮、病菌与钢铁

文明的先发与落后,社会的发展与倒退等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大议题。就此,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社会阶层、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共同造就了西方文明优于其他,并决定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地位,甚至认为究其根本是西方种族的优越性决定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环境因素才是决定历史的车轮向西方倾斜倾,文明的进步的确助推了文化、技术和组织的先发,但同时也导致了细菌的侵袭和船坚利炮对文明的致命摧毁,也就是说,种族决定论和西方文明优势论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西方国家可以统治世界百年之久。是环境与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的发展。此外,戴蒙德从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颠覆了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疑问,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深耕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到关注人类社会与命运的思想者,戴蒙德从科学、历史、社会的交叉点探究地理、人类与未来,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公共知识分子传统的转向——从专业性转向思想性,他依仗多学科的视角和丰富的游历经验,追思人类历史的发展路径,从中寻找经验与教训,试图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