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总序:出版系列博物图书为中山形象加分

人吃饱饭,更高一层的精神需求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了解家乡的地质地理、草木鸟兽鱼虫,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优良博物活动。在当下的社会条件下,此活动既能缓解工作和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也能令人们热爱家园,尝试监测和保护本地的生态环境。但是,这类活动顺利开展,也是有条件的。比如,百姓要认得一些自然物,知道哪些是外来的哪些是本地的,知道过去什么样、现在什么样以及将来可能怎样。但是在目前的中国,这些条件并不具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出版是一个瓶颈。

20世纪末我到美国访问,发现各个州都有丰富的自然手册,如反映当地状况的地质地貌手册、步道系统手册、蘑菇手册、昆虫手册、野生植物手册、园艺植物手册、两栖动物手册、鸟类手册、鱼类手册等,从哪一天起某个公民想博物了、想了解一下周围的大自然,拿起相关的手册,直接就可以使用。由于这类图书只收录当地的动植物种类,物种数相对少,用户可用排除法区分物种,它们比全国或区域性大型工具书好用得多。另外书中的图片较多、较清晰,物种特征表现明显,用户不需要特别专门的知识,通过“看图识物”就可以准确识别物种。后来我到日本、英国访问,发现情况差不多,“在地”博物书非常多。“在地”是一个人类学概念或者民族植物学概念,指的就是范围不算大的当地、本地区、本土。

在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博物学都非常发达。虽然在现代性社会中,发达国家主流正规教育不大看重古老的博物学,但是在其社会上,博物学仍然有相当的地位。也可以说,博物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回头看看我们中国,状况就非常不令人满意,更多人还在忙于赚钱、赚更多的钱,生活过得并不精致。中国已开始步入小康社会,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跟世界接轨,但百姓想了解周围的大自然,却仍然有相当大的困难:很难找到反映当地自然状态的适合当地人阅读的博物图书。中国有植物园近200家,动物园和水族馆约210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0多处,国家4A级景区1200多个,仅广东省就有3500多个公园,全国重点大学的校园也有200多个。那么这些地方一共编写、出版了多少种自然类、博物类手册?据我了解非常非常少,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相当一批地区甚至连印制一份折页都不肯,相关网站上也空空如也,难以找到有用的物种信息。北方某市有4大植物园,没有一家出版过植物手册!一年没有,三年没有,十年没有,几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是缺钱,还是没有能力编写?都不是。那究竟是为什么?我也纳闷,还问过许多人,没有答案。我自己胡乱猜测,也许他们不在乎让百姓了解园中的植物。当然主管部门不认同这类判断。经常有人抱怨现代中国人不热爱大自然、不了解大自然,那么反问一句:有关部门脚踏实地做过什么?科技周科普日的敲锣打鼓,并不足以令百姓热爱家乡、关注身边的环境。

上述城市、植物园、动物园、景区、园区、校园实际上都应当编写自己的常见物种手册。当地的百姓有权利了解家乡的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和环境变化。这种了解是热爱、监测、保护的前提。基本物种数据不清楚,也根本谈不上保护。

广东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变化较快的地区。这里的百姓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居家园艺、户外探险、荒野保护、自然教育、生态旅行等有着浓厚的兴趣,一些大型公司对于赞助相关活动也非常热心。据我个人了解,广州、深圳、中山、珠海、湛江等地民间博物活动开展得较早较好。现在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博物中山”系列图书,恰逢其时,我相信会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也将为全国范围的行动树立榜样。

我个人的建议是,寻找真正的爱好者,不论出身,让他们直接担任主创,撰写一批反映中山历史、地理、自然、生态变迁的图文并茂的图书,请专家审定后出版。写作应当言之有物有据,不宜笼统。许多专题越细致越好,没有细节便失去了味道和吸引力,在此不要低估了读者的鉴赏力。这类书,首先是为中山人服务的,其次是为广东省范围的人服务的,此外也一定能服务到来此地旅游的外省客人、自然爱好者,甚至包括外国人。长远看,它们也构成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因为它们记录、见证了中山市的具体演化。

我也愿意借此机会推荐若干优秀自然作家、博物学家:怀特(Gilbert White)、缪尔(John Muir)、利奥波德(Aldo Leopold)、卡森(Rachel Carson)、霍尔登(Edith Holden)、哈斯凯尔(David George Haskell)、阿来、刘亮程等。更具体点,可以推荐叶灵凤的《香港方物志》,南兆旭的《深圳记忆》《十字水自然笔记》,陈超群的《一城草木》,张海华的《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年高的《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笔记》。他们描写、记述的地点各不相同,但是对在地、对第一故乡或第二故乡的热爱却是一致的。适当向他们学习,我相信中山的自然爱好者能书写更优美的在地篇章。描述野生物种时,不宜渲染神奇的药效和食用价值,而应当更多地从科学和审美的角度刻画,以避免因为了解而加剧人为伤害。

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一些很好的提法、想法。但要把它们落地,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很容易。适当规划,组织编写、出版中山市的系列在地博物图书,无疑是与它们密切相关的靠谱的行动。特别是,它是一种累积性的、可检验的行动,做得好将直接给中山市的形象加分。

爱故乡、爱家园代表着个人品位,也是公民的一种责任。促成人们爱故乡、爱家园是一种善举,也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分内工作。

祝中山明天更美好,愿中山的公民能够欣赏这种美好!

刘华杰

2018年1月19日于北京

为你推荐
与凤行(全二册)
会员

九鹭非香仙侠经典,全文修订!影视剧《与凤行》原著小说。一只陨落凡间的凤凰×一个世间仅存的上古神。身为魔界衔珠而生的碧苍王,沈璃的一生是璀璨夺目的。但在她千岁诞辰之际,联姻的魔爪劈头盖脸地朝她伸了过来——九十九重天上的天君一纸婚书颁下,着碧苍王与天君第三十三孙拂容君定亲。她堂堂魔界一霸,一杆银枪平四海战八荒,岂能嫁给那个花心草包!这婚必须逃!阴错阳差之际,逃婚的沈璃被打回原形,拔光凤羽,成了人间小贩笼中一只待售的“肥鸡”。一个身着青衣白裳的清秀男子目不转睛地盯了她许久,然后笑道:“我要这只。”

九鹭非香 5万读过
大分离:新旧大陆的命运(译林思想史)

从公元前15000年前古代先民进入美洲大陆,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不为人知的伟大实验。在此期间,新旧大陆的人类先祖生活在彼此隔绝的时空里,面对着各异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群落,各自发展出截然不同的人性、思想和社会。《大分离》是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探究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新锐作品。沃森汲取了新近的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生物学、伦理学成果,论述了人性在不同环境中所实现的不同潜能,也呈现出新旧大陆人类社会殊途命运的综合图景。本书探究了诸多影响人类社会的大历史变量,综合出一套关于人类生活、习俗和思想的演进架构。无论是大陆构造和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还是气候模式和致幻剂的异常分布,都给人类的社会形态、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语言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我们当今社会的思想底色。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Python版·微课视频版)
会员

本书以任务为导向,讨论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主要问题,包括聚类、回归、分类、标注、降维、特征工程、超参数调优、序列决策(强化学习)和对抗攻击等。书中对上述每个问题,分别从决策函数类模型、概率类模型和神经网络类模型三个角度来讨论具体的实现算法。本书在内容上兼顾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总体上,以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线,逐步展开,从概念入手,逐步讨论算法思想,着重考虑知识的关联性,最后落实到机器学习扩展库和深度学习框架的具体应用。具体到每个模型,采用以示例入手、逐渐深入的方式,尽量给出详尽的分析或推导。本书的特点是主要通过示例来讨论相关模型,适合初学者入门使用。本书示例代码采用Python3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示例主要以ScikitLearn机器学习扩展库来实现,隐马尔可夫模型示例用hmmlearn扩展库来实现,条件随机场模型示例用CRF++工具来实现。深度学习算法的示例采用TensorFlow2框架和MindSpore框架来实现。

王衡军 29读过
以你为名的小时光
会员

本书是都市言情题材长篇小说。本书讲述了一个十分有头脑且行事果断的女建筑师乔乐曦和潇洒不羁的商业精英江圣卓斗智斗勇的故事,他们两个青梅竹马,一个大院里长大,但彼此都不通情谊,打打闹闹,长大以后,却因为一个女孩的闯入而正视了对方的情谊,最终走在一起终成眷属。

东奔西顾 4.7万读过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2
会员

只顾展望未来而不考虑经济周期是很危险的。——拉斯·特维德2008-2009年的市场崩盘重新设定了信贷和房地产周期,而聪明的投资者仍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但是,下一个牛市将从何而来,投资者又该如何获利呢?我们已经看到,世界正面临着惊人的变化,包括许多技术的指数级增长。比人更聪明的电脑、自动驾驶汽车、物联网世界已近在咫尺,一场生物技术革命也正在发生:它可以实现个性化医疗、第四代生物燃料、人类预期寿命的大幅延长,农业产量的指数级增长,甚至是灭绝物种的复活。此外,我们的能源部门也正面临一场彻底的转型,最终将使我们获得无限的能源供应。与此同时,世界人口将进一步增长,老龄化和城市化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新兴市场的增长——到2050年,全球购买力将增长3倍。这些变化将对大宗商品价格、环境以及房地产、金融和奢侈品等高增长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逃不开的经济周期2》不仅描述了上述现象的发生,还解释了它们将如何发生以及为什么发生,帮助投资者在超级趋势中识别投资机会并从中获利。